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若虚,诗名《感遇三十八首·其五》。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第1句:市人矜巧智,于道若童蒙。
- 解释:城里的人都喜欢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但在大道上他们就像未开智的孩子一样天真无邪。
- 注释:市人(指城里的人), 矜巧智(炫耀自己的聪明智慧),于道(在大道上),若(像),童蒙(未开智的孩子)。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市人们表面上的智慧与实际生活中的幼稚无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一种讽刺。
第2句:倾夺相夸侈,不知身所终。
- 解释:为了争夺和显示,相互之间进行夸张和吹嘘,却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将走向何处。
- 注释:倾夺(争夺),相夸侈(相互夸耀),不知身所终(不知道生命将走到尽头)。
- 赏析:通过“倾夺相夸侈”展现了社会上一些人为了名利而过度竞争、互相吹嘘的行为,而“不知身所终”则揭示了这种行为的虚幻性,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第3句:曷见玄真子,观世玉壶中。
- 解释:怎么能见到玄真子呢?他的智慧如同观察世间万物都在一个玉壶之中。
- 注释:曷(如何)见(怎样看见),玄真子(传说中的智者或仙人),观世(观察世间万物)、玉壶(比喻智慧如玉壶般纯洁无暇)。
- 赏析:这句诗通过“玄真子”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某种超脱世俗、洞察事物本质境界的向往。
第4句:窅然遗天地,乘化入无穷。
- 解释:远远地超越天地之外,顺应自然的规律,进入永恒的无穷之境。
- 注释:窅然(远大的样子),遗(超越),天地(自然),乘化(顺应自然的变化),入无穷(进入永恒无尽的境地)。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通过“遗天地”和“入无穷”,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和宇宙终极真理的深刻理解。
这四句诗通过描写市人的行为、生活的虚无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