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於陵中。

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

【注释】

逶迤:曲折。

骨鲠(gěng)道:直道。

岂无:难道没有。

颓:败落,衰微。

灌园:浇灌园地。

何其:多么。

於陵:即“於菟”,指野猪。

相容:容纳,相容。

张长公:指东汉末年军阀张绣。

【赏析】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不屈、刚正不阿者的赞美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第一句“逶迤势已久”,意思是曲折的道路已经走过了很长时间。这里的“逶迤”形容道路曲折蜿蜒,暗示了诗人历经坎坷的经历。

第二句“骨鲠道斯穷”,意思是直道已经被阻塞,难以为继。这里的“骨鲠”比喻正直之士,而“斯穷”则意味着正直之路已经走到尽头。

第三句“岂无感激者”,意思是难道没有那些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吗?这里的“感激”指的是有志之士,而问句则是在表达诗人的困惑和无奈。

第四句“时俗颓此风”,意思是当时的风气已经败坏到极点。这里的“颓”表示衰落,“此风”指的是不良风气。

第五句“灌园何其鄙”,意思是浇灌园地的行为是多么卑劣。这里的“灌园”可以理解为浇灌园地,也可以理解为浇灌人才。诗人以贬低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庸俗之辈的不满。

第六句“皎皎於陵中”,意思是那些如同於陵一样的人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这里的“於陵”指的是地名,也有人认为是指人名。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那些高洁之人的钦佩之情。

第七句“世道不相容,嗟嗟张长公”,意思是世间的风气并不容纳这样的人。这里的“长公”指的是张长公,即东汉末年的军阀张绣,他曾经被世人所称赞。然而在乱世之中,张长公却无法得到重用,这反映了诗人对乱世中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