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楼西北望皇州,宿衙曾随上苑游。
明月芦花迷曲岸,西风梧叶报清秋。
凤凰台上几声笛,鹦鹉洲边一苇舟。
对菊渊明怀刺史,抛梭织女弄牵牛。
娟娟万里江河烂,耿耿孤星大火流。
白雁远传苏武扎,银鲈细切季鹰羞。
露悽霜肃吴砧捣,马壮兵强楚戍愁。
报道四更笳鼓响,衔枚袭虏献俘囚。
候夜行师七唱其三
戍楼西北望皇州,宿衙曾随上苑游。
明月芦花迷曲岸,西风梧叶报清秋。
凤凰台上几声笛,鹦鹉洲边一苇舟。
对菊渊明怀刺史,抛梭织女弄牵牛。
娟娟万里江河烂,耿耿孤星大火流。
白雁远传苏武扎,银鲈细切季鹰羞。
露悽霜肃吴砧捣,马壮兵强楚戍愁。
报道四更笳鼓响,衔枚袭虏献俘囚。
【译文】
在戍楼上向西北眺望皇州,曾经随着皇帝游览过上苑。
明月下的芦花让人迷失了方向,西风吹动的梧桐叶子传来阵阵秋风。
凤凰台上传来了几声悠长的笛声,鹦鹉洲边上一只小舟轻轻摇曳。
怀念陶渊明的菊花,也想念那些织女和牵牛的姑娘们。
江水波光粼粼,如同美人脸上的妆容般美丽,明亮的星辰如同火球一般闪烁。
大雁向南飞翔,传说是苏武被囚禁的地方;鲈鱼细腻鲜美,是季鹰所喜爱的菜肴。
露水和寒霜让秋天的景色更加凄凉,吴地的砧声在寒冷中传来。
马匹健壮而士兵强壮,楚国的戍楼充满了战争的忧愁。
报道说四更时已经听到了战号,士兵们衔枚潜行准备袭击敌人。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作者为李益,当时他任左拾遗兼监察御史里行。这首诗是诗人奉命出使北庭途经江陵时所作。全诗以“候夜行师”为线索,通过描写江行所见,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自己忧谗畏讥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