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楼西北望皇阍,日暖桃绯京国春。
公子踏青陪御辇,官民结彩庆姻门。
上林花木胭脂媚,边境桑麻戟剑屯。
乳燕东风相对语,老亲上冢孰温存。
采茶喜钻新榆火,修禊争驱旧虏氛。
尽醉韶华三月暮,谁闻更鼓二更巡。

【注释】

戍楼:守卫边疆的瞭望楼。皇阍(hūn):皇宫大门。桃绯:桃花盛开,绯红如霞,指春天景色。公子:这里指皇帝。踏青:游春。御辇:皇帝乘坐的车子。官民结彩:官府和百姓都放起了彩灯。庆姻门:庆祝婚姻之门。上林:皇家园囿名。花木:树木花草。胭脂媚:形容色彩艳丽。戟(jǐ)剑屯:用刀枪等武器屯扎。乳燕:幼小的燕子。东风:春风。相对语:互相诉说。老亲:老人。上冢:祭祖。孰温存:谁能够温暖照顾。修禊(xì):古代风俗,在水边祭祀,以消灾求福。旧虏氛:旧时的仇敌。二更巡:夜里巡逻。

【赏析】

《候夜行师七唱其三》(七歌),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这首诗描写了当时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盛况空前的繁华景象,并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深切期盼。

首联“戍楼西北望皇阍,日暖桃绯京国春。”描绘出了一幅壮丽的京城风光画卷。站在戍楼上远眺,可以看到皇宫大门——皇阍在西北方向矗立着。此时正值阳春三月,阳光明媚,温暖的阳光洒满了京城内外,万物复苏,桃花娇艳欲滴,仿佛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红晕,给整个京城披上了一层春天的盛装。这一句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繁荣昌盛的氛围,展现了京城春天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一美好时光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颔联“公子踏青陪御辇,官民结彩庆姻门。”进一步描绘了京城中人们的欢快场景。贵族子弟们纷纷踏着青草,陪伴在皇帝的马车周围,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而普通的老百姓则纷纷点燃彩旗和爆竹,欢庆自己的婚姻幸福,场面热闹而喜庆。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贵族和平民的不同生活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美好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之情。

颈联“上林花木胭脂媚,边境桑麻戟剑屯。”则转向描写京城之外的风景。上林苑里的花草树木色彩斑斓,犹如涂抹了胭脂一样,美丽动人。而在边境地区,人们正在种植桑麻,准备收割。这些农作物虽然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勤劳和坚韧的精神。这两句诗通过展现不同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形成了鲜明对比,进一步丰富了整首诗的画面感和层次感。

尾联“乳燕东风相对语,老亲上冢孰温存。”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小燕子似乎在春风中相互倾诉着彼此的心意,表达出它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对于那些年迈的父母来说,他们或许无法像年轻人那样享受到这份快乐时光,只能在清明节去祭拜祖先,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缅怀。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感慨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京城长安以及周边地区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繁荣昌盛、和谐美满的时代图景。同时,诗中的细腻笔触和深情情感,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