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咏史》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作,此诗以西汉时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比范雎和须贾的故事,表达了对士人遭受不公待遇的感慨以及对圣主明君能够感天动地、施行仁政的期望。
“尚有”两句:这句诗的意思是,即使像魏国大夫须贾这样的小人尚且愿意赠送绨袍(一种粗丝绵制成的衣服),也更应该同情那个被迫害至身陷囹圄却因有圣明君主的恩惠而得以逃脱范雎。这里的“还有”指的是须贾给范雎的绨袍,而“怜”则是指须贾对范雎的同情。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这句诗的意思是,现在的世人似乎都把像须贾那样的小人物当成了他们眼中的英雄,却忘记了历史上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他们本应当受到更高的尊敬与礼遇。
[®] 《咏史》通过对范雎和须贾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被埋没的无奈以及对于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的信念。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班固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将范雎和须贾的故事嵌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歌既有历史深度又不失文学美感。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
此诗通过描述须贾和范雎的故事,展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即使是最卑微的人,也有可能成为英雄。这种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历史事件,还通过这些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以及对时人的警示和期望。
诗句译文:魏国大夫须贾尚能脱下身上的绨袍, 全是范叔装扮寒士引起怜悯的功劳。但须贾毕竟是俗眼不识天下的才士, 才把赫赫秦相和布衣百姓画了等号。
此诗表达班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希望圣明的君王能够出现,让所有的贤才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发挥,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赏析:
《咏史》这首诗通过对范雎和须贾两个历史人物的描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忽视、被轻视的现象。同时,它也表达了班固对于公正、善良与正义的渴望和追求。诗中的“尚有”两句,通过对比须贾的行为,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及其应得的尊重。最后一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呼吁世人应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各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