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理难观旨甚深,欲知无欲是无心。
茅庵不异人间世,河上真人自可寻。

阳羡杂咏十九首观妙庵

陆希声诗词赏析

  1. 诗篇原文
    妙理难观旨甚深,欲知无欲是无心。
    茅庵不异人间世,河上真人自可寻。
  2. 注释与译文
    2.1 注释
  • 妙理:高深微妙的道理或真理。
  • 无欲:没有私心杂念,追求简朴生活。
  • 河上:指传说中的河上公,传说他能够预知未来。
  • 真人:指真正的修行者,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
    2.2 译文
    深奥的道理难以理解,想要了解没有欲望就是无心。
    茅草屋和普通人的家一样,河上的仙人可以找到真正的自己。
  1. 赏析
    3.1 主题解读
  •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通过描述简单而深远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的向往之情。
  • 通过“无欲”这一核心思想,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3.2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诗歌用词精炼,句式结构整齐。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活真谛的思考。
  • 情感真挚:诗句中流露出的是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情感真挚感人。
  1. 创作背景
  • 陆希声作为唐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的隐居生活或对世事的深刻反思中所创作。
  1. 历史影响
  • 《阳羡杂咏十九首·观妙庵》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后世传颂的作品。
  1. 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
  • 该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的文化风貌,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使得此诗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和欣赏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