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理难观旨甚深,欲知无欲是无心。
茅庵不异人间世,河上真人自可寻。
阳羡杂咏十九首观妙庵
陆希声诗词赏析
- 诗篇原文
妙理难观旨甚深,欲知无欲是无心。
茅庵不异人间世,河上真人自可寻。
- 注释与译文
2.1 注释
- 妙理:高深微妙的道理或真理。
- 无欲:没有私心杂念,追求简朴生活。
- 河上:指传说中的河上公,传说他能够预知未来。
- 真人:指真正的修行者,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
2.2 译文
深奥的道理难以理解,想要了解没有欲望就是无心。
茅草屋和普通人的家一样,河上的仙人可以找到真正的自己。
- 赏析
3.1 主题解读
-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通过描述简单而深远的道理,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的向往之情。
- 通过“无欲”这一核心思想,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3.2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诗歌用词精炼,句式结构整齐。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活真谛的思考。
- 情感真挚:诗句中流露出的是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超然境界的追求,情感真挚感人。
- 创作背景
- 陆希声作为唐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的隐居生活或对世事的深刻反思中所创作。
- 历史影响
- 《阳羡杂咏十九首·观妙庵》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后世传颂的作品。
- 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
- 该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的文化风貌,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价值,使得此诗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和欣赏提供了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