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帆竿外揖清风,石立云孤万古中。
不是狂奴为故态,仲华争得黑头公。
【注释】
①严光:东汉初年著名学者,曾隐居于浙江桐庐县的富春江口。后人称他为“严陵钓台”。②片帆:一片船帆。③竿外:指钓鱼竿之外,即岸边。④揖清风:向轻风行礼,是古人表达对清风的一种敬仰之情,此处比喻严光垂钓的意境。⑤石立云孤万古中:岩石独立于云端之上,显得十分高远、孤单,历经万古。⑥仲华:指仲华公,春秋时晋国大夫士文子,字仲华,谥号成,故称之。⑦黑头公:指仲华公。⑧争得:怎能得到。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严光在富春江口垂钓的情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首句“片帆竿外揖清风”,写严光垂钓的地点和姿态。严光垂钓的地方是富春江边,用“片帆”形容江边的渔船很小,而严光本人却像一座山那样巍峨。“揖清风”是说严光在垂钓时向清风致敬,表现出他的高洁志趣。
次句“石立云孤万古中”,写严光垂钓的环境和姿态。“石立云孤”是说江边的岩石矗立在云端之上,显得十分高远和孤独。“万古中”是说这样的环境已经经历了很长的时间。这句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高远的画面,使人联想到古代诗人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严光垂钓的地点,也写出了他垂钓的姿态,还写出了他垂钓的环境,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狂奴为故态,仲华争得黑头公”,抒发诗人的感慨。严光垂钓的行为被后人称为“狂奴”,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自己的本色,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里的“狂奴”是指那些为了名利而抛弃自己信仰的人,而“故态”则是指这些人的旧态复返,即失去了自己的本色。严光垂钓的行为与这些人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叹他的高尚品质。同时,严光垂钓的行为也被后人称为“仲华公”,这是因为他曾经担任过晋国大夫士文子的职位,后来被封为仲华公。这里的“黑头公”是指那些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而严光垂钓的行为却与这些人不同,他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而忘记了自己的本分,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因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严光垂钓行为的赞赏和敬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