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家山供衲线,不离溪曲取庵茅。
旧曾闻说林中鸟,定后长来顶上巢。
诗句一:
自有家山供衲线,不离溪曲取庵茅。
译文: 家中自有山林作为佛事的物资,总是在溪边寻找建造庵庙的茅草。
诗句二:
旧曾闻说林中鸟,定后长来顶上巢。
译文: 曾经听说过树林中的鸟儿,它们筑巢在寺庙上方的高枝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老僧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他对佛法的坚定信仰。首句“自有家山供衲线”表达了老僧对家乡山林的依赖和利用,暗示了他修行的场所。第二句“不离溪曲取庵茅”则描绘了他如何顺应自然地理条件,选择在溪边的自然环境中建庵居住。这种与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佛教中的“顺应自然”理念。最后两句通过“旧曾闻说林中鸟”和“定后长来顶上巢”,展示了老僧与自然生物间的微妙联系,不仅是一种生活状态的写照,也是对佛法修行中的一种象征性描述。通过这两句诗,诗人展现了老僧内心的平和与坚定,以及他与自然、佛法之间的深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