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倚东林欲问禅,远公飞锡未应还。
蒙庄弟子相看笑,何事空门亦有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

【译文】

乘船倚靠东林寺,想要拜访一位僧人求教佛学,却见远公飞锡未应还。蒙庄弟子相互看后笑,为什么空门也与世俗有关?

注释:

棹:船桨;倚:依傍。

东林寺:在今江苏常州市,为南朝梁时天竺僧达摩讲法处。

问禅:指参禅。

远公:即慧远,南朝宋僧人,曾在东林寺讲经说法。

飞锡:指和尚坐化,其锡(袈裟)化为锡杖,表示超脱尘世。

相看笑:互相观看后发笑。

空门亦有关:佛教认为“空”是一切法的根本义理。这里说,虽然佛教主张“空”,但并非完全与世俗无关。

赏析:

这首小诗写的是诗人访僧不遇之事,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的崇敬之情。

首句“棹倚东林欲问禅”,交代了诗人访问东林寺的原因——想请教和尚关于禅宗的问题。东林寺是达摩讲经说法的地方,所以诗人特别仰慕,希望在那里得到佛法的指点。

第二句“远公飞锡未应还”,写诗人在东林寺苦等而不见远公。远公是达摩的弟子,达摩死后,远公将他的衣钵和传法的偈语传给慧可,并嘱咐他:“吾灭后八叶,当复传此法于南天,建立道场。”后来,慧可便以“传法沙弥”的身份来到南方弘扬佛法。这首诗中的诗人,就是远公的“弟子”。从“未应还”三字中可以看出诗人等待的时间之长,以及他对达摩的崇敬之情。

第三句“蒙庄弟子相看笑”,写诗人在东林寺等候了许久,终于见到达摩的弟子们,他们相互看看后都笑了。这一句看似轻松,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意蕴。一方面,它表现了达摩弟子们对达摩的崇敬之情;另一方面,它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对达摩的崇敬之情。因为如果达摩没有“西来意”(指从印度传来),又怎会到中国来呢?因此,他的到来,是值得高兴和庆幸的。

尾句“何事空门亦有关”,意思是说,即使佛教讲究“空”的理论,但它并不完全是与世俗无关的。这里,诗人把禅宗与世俗的关系巧妙地联系起来,表现出了诗人对禅宗的理解。他认为禅宗虽强调“空”,但实际上,它仍然与世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观点既新颖又独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性,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