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报东吴政,初捐左契归。
天应酬苦节,人不犯寒威。
江上思重借,朝端望载饥。
紫泥封夜诏,金殿赐春衣。
对酒情何远,裁诗思极微。
待升镕造日,江海问渔扉。

诗句

  1. 已报东吴政,初捐左契归。:此句表达了诗人辞官归乡的情景。“已报”意味着已经告知,“东吴”指代了当时的宋朝,因为东吴是历史上对吴国的称呼。“政”指的是政治,这里特指朝廷的政务。“初捐”表明诗人开始放弃官职,“左契归”则是指交出了之前的左契(一种契约文书),表示他正式辞去官职。
  2. 天应酬苦节,人不犯寒威。:此句描述了诗人离开官场后的生活状态。“应酬”指的是应对、处理事务,“苦节”表示非常节俭或艰苦的生活态度。“人不犯寒威”意味着虽然外界可能依旧寒冷,但诗人的内心并不受此影响,保持平和与宁静。
  3. 江上思重借,朝端望载饥。: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深情怀念。“江上”指的是江南的水道边,“思重借”意味着思念之情深厚,难以割舍。“朝端”通常指的是朝廷或朝中的高位。“望载饥”则是说在朝廷中,他希望能得到救济,就像在饥饿的人面前一样。
  4. 紫泥封夜诏,金殿赐春衣。:此句描述了皇帝的恩典和荣耀。“紫泥”是古代皇家专用的印章材料,此处用以象征皇权的高贵和神秘。“夜诏”指夜间收到的诏书,显示了皇帝的恩宠。“金殿”代表皇宫,“赐春衣”意味着皇帝赐予新衣,这不仅是物质上的赏赐,也象征着皇帝对他的关怀和认可。
  5. 对酒情何远,裁诗思极微。:此句表达了诗人在饮酒和作诗时的心境。“对酒”意味着饮酒时的心情,“情何远”表达了虽然身处远方,但内心的情感并不遥远。“裁诗”指的是创作诗歌,“思极微”则表示思考非常细致,情感细腻。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即使在远离家乡的状态下,也能通过饮酒和作诗来抒发情感。
  6. 待升镕造日,江海问渔扉。:此句描述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待升镕造日”意味着等待时机再次回到朝廷或某个重要的地方。“江海问渔扉”则描绘了他希望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愿景,如同渔民在江海之间自由生活一般。

译文

已经告诉东吴的政令,初次放弃左契归还故乡。
上天的安排辛苦地坚守着节操,人们却不触犯寒冬的威严。
江上怀念着旧日的友情,朝廷期盼你带来食物救济。
紫泥封着夜间的诏书,黄金殿赐给你春衣。
对酒时心情如何遥远,吟诗时思绪极其纤细。
等待升任那一天到来,我愿像渔民那样江海间问讯家扉。

注释

  • 已报:报告。
  • 东吴:古国名,这里泛指宋朝。
  • 左契:古代一种契约文书。
  • 酬(cí)苦节:形容非常节俭或艰苦的生活态度。
  • 江上思重借:江上指江南水乡,思重借意为思念之情深厚,难以割舍。
  • 载饥:指希望得到救济,如同饥饿的人一样。
  • 紫泥:古代皇家专用的印章材料,此处用以象征皇权的高贵和神秘。
  • 夜诏:夜间收到的诏书。
  • 金殿:皇宫。
  • 春衣:春天的新衣服,常用以喻指皇帝的恩典和荣耀。
  • 裁诗:创作诗歌。
  • 镕造日:等待时机重新进入朝廷或某个重要的地方。
  • 江海问渔扉:江海指广阔的水域,问渔扉意为向渔民询问家门,比喻归隐自然。
  • 赍:携带。

赏析

这首《谨和谏议罢郡叙怀六韵》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从仕途到隐居的心路历程。诗的前四句直接表达了作者辞去官职的心境,而中间四句则通过描写自己在外的孤独与寂寞、内心的坚韧与执着,以及对于朝廷的渴望与期望,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眷恋。最后四句,则以对酒作诗的闲适生活和对大自然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许与憧憬。全诗情感真挚,意境高远,既体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也展示了其深邃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