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云外关山闻独去,渡头风雨见初来。
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蘋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
断行哀响递相催,争趁高秋作恨媒。
云外关山闻独去,渡头风雨见初来。
也知榆塞寒须别,莫恋蘋汀暖不回。
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
注释:
- 断行哀响:形容行人间相互的催促声,如同断了行的哀鸣,声音传递着离别的悲痛和对秋天的喜爱。
- 争趁高秋:争相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遗憾。
- 作恨媒:作为彼此之间离别的媒介,增加了这份离别的感情色彩。
- 云外关山:描述听到孤独的雁鸣声从遥远的天边传来,显得格外凄凉与遥远。
- 渡头风雨:通过渡口时的风雨,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不确定性。
- 初来:刚到达或刚开始出现,暗示了新事物的到来或某种变化的开始。
- 榆塞寒须别:知道榆塞的寒冷必须告别,表达了对过去温暖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挑战的准备。
- 莫恋蘋汀暖不回:不要贪恋温暖的环境,因为美好总是短暂的。
- 富春江畔:诗人想象自己漫步于美丽的富春江边,寻找心灵的慰藉。
- 故园犹合有池台:暗示故乡仍有值得怀念的美丽池塘和亭台。
赏析:
这首《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是唐代诗人崔涂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诗中的“断行哀响”形象地展示了人们因季节更替而产生的感伤情绪,而“争趁高秋作恨媒”则表达了人们对秋天的独特感情,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离别的不舍。
诗中还巧妙地利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变化。从“渡头风雨见初来”到“也知榆塞寒须别”,诗人通过对风、雨、雪等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离别的哀愁和对过去温暖时光的回忆。这种通过景物变化来展现内心情感的方式,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深度。
诗的结尾“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不仅呼应了开篇,而且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它不仅仅是对过往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即使身在他乡,心中依然怀揣着对故乡的眷恋和向往。
《和进士张曙闻雁见寄》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更通过这些自然元素,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成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