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织女机头练,贴出青山碧云面。
造化工夫不等闲,剪破澄江凝一片。
怪来洞口流呜咽,怕见三冬昼飞雪。
石镜无光相对愁,漫漫顶上沈秋月。
争得阳乌照山北,放出青天豁胸臆。
黛花新染插天风,蓦吐中心烂银色。
五月六月暑云飞,阁门远看澄心机。
参差碎碧落岩畔,梅花乱摆当风散。
庐山瀑布
谁将织女机头练,贴出青山碧云面。
造化工夫不等闲,剪破澄江凝一片。
怪来洞口流呜咽,怕见三冬昼飞雪。
石镜无光相对愁,漫漫顶上沈秋月。
争得阳乌照山北,放出青天豁胸臆。
黛花新染插天风,蓦吐中心烂银色。
五月六月暑云飞,阁门远看澄心机。
参差碎碧落岩畔,梅花乱摆当风散。
注释:
谁将织女机头练: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女名,传说她能织云为衣。这里用来形容瀑布如同织女的织布机一般,从高高的悬崖上直泻而下,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贴出青山碧云面:瀑布如同白色的丝带一样,紧紧地贴在青山的表面上,形成了一片碧绿的云海。这里的“碧云面”形容了瀑布的水气与山色相映成趣的景象。
造化工夫不等闲: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不轻易使用,这里指的是瀑布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和侵蚀才能形成,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
剪破澄江凝一片:瀑布如同剪刀一样,将清澈的江水一分为二,形成一片晶莹剔透的水面。这里的“澄江”形容了江水的清澈透明,“凝一片”则强调了瀑布的壮观景象。
怪来洞口流呜咽:瀑布的水流从洞口流出时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仿佛是在诉说着什么。这里的“怪来”表示出乎意料,而“呜咽”则形象地描绘了瀑布流动时的声响。
怕见三冬昼飞雪:因为瀑布的寒冷气息,人们害怕看到冬天阳光下瀑布飞溅起的雪花。这里的“三冬”指的是冬天,“昼飞雪”则是形容瀑布在阳光下飞舞的场景。
石镜无光相对愁:瀑布的水汽在岩石上凝结成的水珠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射着光线,但在这明亮的景色背后却有着一种深深的忧愁。这里的“石镜”指的是瀑布的石头表面,而“无光”则形容了光线被瀑布遮挡的情况。
漫漫顶上沈秋月:秋天的月亮挂在山顶上,被瀑布的水流所遮挡,显得朦胧而遥远。这里的“漫漫”形容了山峰的陡峭和高远,“顶上沈秋月”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叹。
争得阳乌照山北,放出青天豁胸臆:瀑布的水汽在阳光的照射下变得明亮起来,仿佛是太阳的使者一样,照亮了山北的天空。这里的“阳乌”指的是太阳,“放青天”则形容了晴朗的天空。
黛花新染插天风,蓦吐中心烂银色:瀑布的水汽在空气中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像黛色的花朵一样点缀在天空中,给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感觉。
五月六月暑云飞,阁门远看澄心机:五月或六月的时候,天气炎热,瀑布的水流在空中飘荡,像是热浪中的一片清凉之地。这里的“暑云”指的是热气蒸腾的天空,“阁门”则是指观景台或亭子等建筑物。通过远观这些建筑,可以感受到夏天的气息和凉爽。
参差碎碧落岩畔,梅花乱摆当风散:瀑布从岩石上跌落下来,形成参差不齐的碎块状,落在岩壁上的梅花被风吹散开来,给人一种凌乱而又美丽的感觉。这里的“参差”形容了碎裂的岩石形状不一,“梅花乱摆”则形容了梅花随风摆动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瀑布为主题,通过对瀑布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神奇力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将瀑布比作织女、剪刀、石镜等事物,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瀑布的形态和特点。同时,诗中还通过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