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万里注恩波,宇宙群芳洽凯歌。
右地名王争解辫,远方戎垒尽投戈。
烟尘永息三秋戍,瑞气遥清九折河。
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
进宣宗收复河湟诗
【注释】
- 边陲:指国境。
- 右地名王:指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是唐朝的藩属。
- 戎垒:指吐蕃的城堡。
- 烟尘:指战争的硝烟。
- 圣明:指唐宣宗,即李忱。
- 俗阜:指人民生活的富足。
【译文】
边境万里传颂大唐恩泽,天下群芳共庆凯歌。
吐蕃赞普解下辫发归顺朝廷,远方的敌堡纷纷放下武器。
战乱平息已有三秋之久,瑞气弥漫九折河山。
我有幸与圣明时代相遇,又见证了百姓安居乐业和时。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这首诗描绘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归降后,唐朝在边疆地区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首联“边陲万里注恩波,宇宙群芳洽凯歌。”意思是说,唐朝的恩泽已经传播到了边疆的各个角落,整个国家都沉浸在一片欢欣鼓舞之中。这里的“边陲”指的是国家的边缘地带,而“宇宙群芳”则比喻唐朝的疆域广阔,如同花一样遍布各地。
颔联“右地名王争解辫,远方戎垒尽投戈。”意思是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已经放下了自己的武装,主动前来归附朝廷,这就像是战场上的将领们纷纷放下武器,表示投降。这里的“右地”指的是吐蕃的领地,而“名王”则是对吐蕃赞普的尊称。
颈联“烟尘永息三秋戍,瑞气遥清九折河。”意思是说,自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归降之后,边境地区的战事已经平息了很长时间,那里的烟雾也永远不再升起。这里的“烟尘”指的是战争带来的烟雾,而“九折河”则是一条著名的河流,它从西边流到东边,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尾联“共遇圣明千载运,更观俗阜与时和。”意思是说,我们有幸遇到了圣明的时代,又见证了百姓安居乐业和时。这里的“圣明”指的是唐宣宗,他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他的统治为人民带来了安定的生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唐朝收复河湟地区的自豪之情。通过描绘吐蕃赞普及唐朝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展现了唐朝的强大和繁荣。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希望国家能够长久和平,人民能够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