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望虚庭物,心心见祖情。
烟开分岳色,雨雾减泉声。
远树猿长啸,层岩日乍明。
更堪论的意,林下笋新生。
【注释】
晚望:傍晚登高远望。虚庭:空阔的庭院。心心见祖情:意指心有归宿,归依于祖师。
分岳色:分辨山峦的色彩。减泉声:泉水声音减弱。
猿:指猿猴。长啸;长久地大声呼喊。
日乍明:初升的太阳刚刚露面。
更堪论的意:更能体会那“得道”的意味。的意:领悟的意思。林下笋:指竹林里的竹笋。竹笋在地下生长多年后才能破土而出,因此用来比喻人经过长期的修炼才能得到某种成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通过描写山林景色和抒发自己对修道悟道的体会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表现了诗人内心对于超脱尘世纷扰、回归自然本真生活的渴望。“晚望虚庭物”,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空旷庭院中的一切景物都沐浴在一片宁静之中。这里,“虚庭”二字不仅指空旷的庭院,更是诗人心灵的寄托所在,它象征着一个远离尘嚣、清静无为的理想境界。“心心见祖情”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与渴望。在这里,“心心”一词既指诗人的心灵如同明镜般清澈透明,又象征着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与追寻。而“见祖情”则表明这种追求不仅是对外在世界的追求,更是对内心深处的呼唤与回应。这一情感的抒发,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认识与追求。
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山林中的另一种景象。“烟开分岳色”,描述了云雾缭绕中山脉的轮廓逐渐清晰,色彩斑斓的山峦仿佛被染上了一层淡淡的烟雾。这里的“烟开”二字,形象地勾勒出了云雾变幻莫测的自然风貌。而“分岳色”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变化给诗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如画的山水之间。紧接着,“雨雾减泉声”一句,则是对前一句的补充与发展。雨雾散去,山间水声渐显,泉水的声音似乎也随之变得更加清脆悦耳。这一景象的描绘,不仅营造了一个宁静致远的氛围,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诗,诗人继续描绘山林之中的景象,并抒发自己的感受。“远树猿长啸”,“远树”指的是那些参天大树,它们矗立在山谷之中,与远处的猿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猿长啸”则形象地表达了猿猴在山林中的自由自在以及它们发出的悠扬叫声。这些自然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力量。“层岩日乍明”一句,描绘的是朝阳初照,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岩石照射下来,照亮了整个山林。这不仅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也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勃勃的气息。而“日乍明”三个字的使用,则更加强化了这一景象的动态美感。
诗人转向内心世界,通过“更堪论的意”表达了自己对于修道悟道的深入体会。在这里,“堪”字意味着可以、值得去谈论或体会的意思。它强调了诗人对于这种修行方式的认同与推崇。而“的意”则是指那种领悟到的境界或道理,即通过长时间的修炼和实践,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两句诗不仅总结了全诗的主题思想,也为整首诗歌画龙点睛。通过这些描写和感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生活和修行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