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胡裘出汉营,分麾百道救龙城。
左贤未遁旌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

【注释】

塞下:边境的边陲。汉营:指汉代边防军营。分麾百道:指分派众多兵种,奔赴各地支援。龙城:古代指长城以北的游牧民族居住的地方,此处借指边境。左贤:左贤王,这里指匈奴首领。过在将军不在兵:意即功劳在将军而不在士兵。

译文:

战马披着胡地的皮裘走出汉家军营,分别指挥各路兵马救援龙城。

左贤王没有逃跑,旌旗竿折断了,过在于将军而不是在于兵力。

赏析:

这首五绝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是李白为歌颂边防将士英勇杀敌而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首句“铁马胡裘出汉营”,以豪迈之语开其端。“铁马”,形容战马披着铠甲;“胡裘”,即皮袄,这里借指胡人(北方少数民族)。两句的意思是说,战马身披铠甲,戴着毡帽,从中原的汉家军营中奔向北方。“出”字既写出了战马的英姿,也表现出将士们对战争的渴望。

第二句“分麾百道救龙城”,进一步描写了战士们奔赴前线的情景。“分麾”,即分遣,派出。“百道”,即百路,多条道路。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将士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从四面八方奔赴前线,去救援被敌人侵占的龙城。

第三、四句“左贤未遁旌竿折,过在将军不在兵”,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左贤”,即左贤王,这里代指敌军首领。“遁”,即逃跑。“竿”,即竿子,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折断。“过在将军不在兵”,意思是说,功劳在将军而不在士兵。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匈奴首领左贤王没有逃跑,而是被我军活捉,这是由于我们的将军有勇有谋,才能立下如此大功。

全诗通过描绘边疆将士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歌颂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勇敢无畏的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