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注释】
落第:落榜,科举考试失败。长安:指唐代的京城长安,今西安,当时称“西都”。
【译文】
家乡的亲人还在家乡安居吧?我仍然留居在京城长安,为的是不愿做那些有失志气的举人。恐怕回到家乡,看到故乡的黄莺在花树间啼叫,听到那熟悉的鸟声,会让我想起自己的不遇,而感到羞耻呢!不如暂时留在长安,暂且过着太平的生活,过一个春天再说吧!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诗人因科场失意,滞留长安,他本想归家,但想到家乡的人还住在家乡,便决定暂时留在长安。“耻作明时失路人”一句是诗人内心独白的结果,也是他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和抗议。这两句中“尚”、“且”二字用得极妙。“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半遮”,正是“犹抱琵琶到今”的“犹抱”的延伸。“耻”与“且”字在这里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两句抒写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恐逢故里莺花笑”,“故里”指家乡;“莺花”指美丽的春景。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以及面对美景而生出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更表现了作者对自己遭遇的不满。最后诗人说:“且向长安度一春。”意思是暂时在长安住下来,享受一下太平生活。
全诗语言平易通俗,却能道出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充分体现了诗歌的含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