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注释】

1.秋夜:指秋天的夜晚。

2.洞中人:道士,这里指寇尊师。

3.一指(zhǐ):弹拨琴的手指。

4.应法:指弹拨琴的声音和法度。

5.一声声爽神:指弹奏琴的声音使心境舒畅,精神爽朗。

6.寒虫:即蟋蟀。

7.清吹:清凉的风声。

8.袅灯:微风轻拂着灯火。

9.钟期:古代传说中的善弹琴者钟子期。

10.高闲:高雅悠闲。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寇尊师是当时有名的琴家,诗人在听寇尊师弹奏时,被其技艺深深吸引,于是写下这首诗赠与寇尊师。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寇尊师高超的琴艺以及他与作者之间的深厚友情。

首句“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意思是说在秋天的夜晚,我听到了寇尊师的琴声,更感到他是一位深谙道家修炼之道的人。这里的“秋夜”既点明了时间,又营造了一种静谧、幽远的氛围,为后面的描写打下了基础。“洞中人”则暗示了寇尊师所处的道家修炼境界,进一步突出了他的高洁品质和超凡技艺。

第二句“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这是对寇尊师演奏技艺的具体描述。“一指”指的是弹琴时的手法,“应法”则是指弹琴时的节奏和韵律,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而“一声声爽神”则表达了寇尊师的琴声如何让人心旷神怡,如同清风拂面,使人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提升。这句话不仅赞美了寇尊师的技艺,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寒虫临砌急,清吹袅灯频”,“临砌”形容蟋蟀鸣叫的声音急促地敲打着墙壁,而“清吹”则形容风吹过竹林时发出的声音轻轻摇曳着灯光。这两个意象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仿佛是在诉说着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同时,这也暗示了寇尊师所追求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方式。

尾联“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则是诗人对寇尊师的评价和劝勉之词。在这里,“钟期”指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钟子期,他的琴艺高超到了难以企及的地步,因此成为了后世琴家的典范。然而,诗人认为寇尊师并不需要像钟子期那样去追求极致的技艺,因为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是寇尊师那种高雅闲适的生活态度和与世无争的精神风貌。因此,即使寇尊师不擅长弹琴,但只要他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依然可以成为朋友,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喜爱。这句结尾语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普遍价值观念结合起来,既表达了诗人对寇尊师的敬佩之情,也传达了他对于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