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
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意,即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和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体会情感。“旌旗不整奈君何”一句的意思是:战鼓声声催马走,旌旗在风中凌乱不堪。“奈”是无可奈何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君王的担忧之情。“南去人稀北去多”一句的意思是:南方的军队稀少,北方的军队众多。这两句诗描写了当时军队南下和北上的情况,也暗示了唐朝的国力已经衰弱。“尘土已残香粉艳”一句的意思是:宫廷里的灰尘已经布满了,往日的繁华已经被破坏殆尽。“香粉艳”指唐玄宗的妃嫔们,她们被赐死。“荔枝犹到马嵬坡”一句的意思是:当年皇帝宠爱的荔枝,如今还能送到马嵬坡。这句诗既点明了荔枝与贵妃的关联,又写出了贵妃的不幸遭遇。最后两句诗写到了荔枝,是因为荔枝是唐朝的象征,也是贵妃爱吃的一种水果。通过荔枝这一意象,抒发了作者对唐朝灭亡的惋惜和对贵妃的同情。
【答案】
译文:
战鼓阵阵催马行,旌旗在风中凌乱不堪。
南去的军队很少,而北去的军队则很多。
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去,往日的繁华已经被破坏殆尽。
昔日受宠的妃嫔如今还在世,但她们的遭遇却令人悲哀。
赏析:
这首小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后。诗中通过对历史兴亡的回忆,感慨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遭遇,表达了诗人对唐朝灭亡和贵妃悲剧命运的惋惜和哀伤。
首句“旌旗不整奈君何”,以“奈”字领起,感叹不已。“君”字指代唐玄宗李隆基,他因宠幸杨贵妃而荒废朝政,导致安史之祸,最终酿成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局面。“奈”字在这里有无可奈何之感。“南去人稀北去多”二句,从侧面烘托出当时形势的严峻。“南去人稀”是指南方的军队稀少,而北方的军队则众多,暗喻唐朝的国力已经衰弱。“土腥气”一词,用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血腥,进一步突出了当时的局势十分危急。
中间两句“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是对当时情景的具体描写。“尘土”二字,既形容了战乱给国家带来的灾难,更暗示了国家将走向衰败的结局。“香粉艳”指唐玄宗宠爱的妃嫔们,她们被赐死。“荔枝犹到马嵬坡”一句,既点明了荔枝与贵妃的关联,又写出了贵妃的不幸遭遇。当年皇帝宠爱的荔枝,如今还能送到马嵬坡,可见其珍贵程度。
结尾二句“尘香粉艳皆成土”,以景结情,余韵悠长。“香粉艳”三字,既表明了荔枝与贵妃的关联,又写出了贵妃的不幸遭遇。“尘香粉艳皆成土”既点明了荔枝与贵妃的关联,又写出了贵妃的不幸遭遇。当年皇帝宠爱的荔枝,如今还能送到马嵬坡,可见其珍贵程度。
全诗结构严谨,层层推进,感情深沉。前六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叙事部分,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由追忆往昔写到现实,层次清楚。抒情部分,以“尘土”作结,使全篇浑然一体,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