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样花文配蜀罗,同心双带蹙金蛾。
惯将喉舌传军好,马迹铃声遍两河。
【注释】
- 送走马使:指送别骑马出使的人。
- 花文:即花纹,特指唐代流行的牡丹花图案。
- 蜀罗:四川的丝织品,这里指用此花纹的蜀地丝绸做的衣物。
- 同心双带蹙金蛾:指用这种花纹的蜀地丝绸做成的衣带,两边绣有金色的小虫,形似金凤。
- 喉舌:比喻言辞,这里指使者的口信。
- 两河:指黄河南北,泛指南北地区。
【赏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人在送别的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首句“新样花文配蜀罗”,写使者所穿的蜀地特产的服饰上绣着新颖的花纹。“新样”表明是当时最新的花样;“花文”指的是牡丹花的图案,因为牡丹在唐朝极为流行,所以用它来代表唐装。“蜀罗”是产自四川的一种丝织品,以质地精美闻名。
第二句“同心双带蹙金蛾”,描述使者身上所佩带的装饰物,其中特别提到的“双带”和“金蛾”,暗示了使者的身份与任务的重要性。“同心”可能意味着两人(一主一仆)共同携带,而“蹙金蛾”可能是形容其上的金色小虫,形如金凤,寓意吉祥。
第三句“惯将喉舌传军好”,表达了使者的职责之一是传递军情,保证军队的顺利行动,并传达好消息。这里的“喉舌”比喻使者作为沟通双方的重要纽带的角色。“传军好”意味着使者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军队。
尾句“马迹铃声遍两河”,“两河”指代的是黄河以南、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诗人想象着消息传来后,整个地区将会因为好消息而变得生机勃勃,如同战马的蹄子踏遍两河一样充满活力。
整首诗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使者的衣着、饰品以及他的职责,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图。同时,诗人通过对使者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表达了对和平与繁荣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