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得苏方木,犹贪玳瑁皮。
怀胎十个月,生下昆仑儿。

诗句:“虽得苏方木,犹贪玳瑁皮。”

译文:虽然他得到了苏方木,但仍然想要拥有那珍贵的玳瑁皮。

注释:1. 苏方木:一种珍贵的树木,其材质坚硬、美观,常用来制作家具或工艺品。在古代,它也是一种象征地位和财富的物品。

  1. 玳瑁皮:玳瑁是一种大型海洋哺乳动物,其背部的鳞片可以制成珍贵且美丽的装饰品,尤其是当这些皮料经过精心处理后,更是价值连城。**
  2. “怀胎十箇月”:形容母亲怀孕的时间极长,这里可能用夸张手法表达对女子美貌及气质的赞美。**
  3. “生下昆崙儿”:昆仑是神话中的神山,常被用来比喻人如神灵般不凡或英俊。此处用以形容孩子非常英俊。**
  4. “布袍披袄火烧毡”:“布袍披袄”形容孩子穿着朴素,不追求华丽;“火烧毡”形容孩子的衣物虽然简陋,但却显得格外干净整洁。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对孩子朴实无华品质的赞赏。**
  5. “纸补箜篌麻接弦”:“纸补箜篌”形容孩子虽然家境贫寒,但仍能保持音乐上的才华;“麻接弦”则形象地描述了乐器的制作材料简单但工艺精湛。这两句诗赞颂了孩子在艺术上的成就。**
  6. “更著一双皮屐子”:指的是孩子虽然出生平凡,却有着超越常人的勇气和毅力。**
  7. “纥梯纥榻出门前”:纥梯意为高耸入云的阶梯,这里形容孩子的身高;纥榻则是高大的床,表示孩子的身高远超常人。**
  8. “昆仑儿”:重复使用“昆仑”,强调孩子的非凡与卓越。同时,“昆仑儿”也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暗示孩子具有超乎寻常的力量和气质。**
  9.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孩子外貌和气质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孩子独特魅力的认可和赞美。他不仅关注孩子的外在美,更注重其内在品质。通过夸张手法,诗人塑造了一个既美丽又坚韧不拔的形象,使读者对这个角色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