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兴唐历,南河复禹谋。
宁知瘴疠地,生入帝皇州。
雷雨苏虫蛰,春阳放鸴鸠。
洄沿炎海畔,登降闽山陬。
岭路分中夏,川源得上流。
见花便独笑,看草即忘忧。
自始居重译,天星已再周。
乡关绝归望,亲戚不相求。
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
道消黄鹤去,运启白驹留。
江妾晨炊黍,津童夜棹舟。
盛明良可遇,莫后洛城游。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创作于唐代。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以及赏析。
我们来看第一句:“东汉兴唐历,南河复禹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东汉时期,唐朝兴起了新的历法,而南方的河流又恢复了大禹时期的治理。这里用到了“东汉”和“唐朝”两个朝代,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汉朝,另一个是唐朝。同时,“兴唐历”和“复禹谋”则分别代表了这两个朝代的新历法和治理方法。这两句话通过对比,展现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变化性。
第二句:“宁知瘴疠地,生入帝皇州。”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可能会认为那些被瘴气和疾病困扰的地方,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用了“瘴疠地”和“帝皇州”两个词汇,前者指的是疾病和灾难频发的地方,后者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对于未来的期待。
第三句:“雷雨苏虫蛰,春阳放鸴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雷电可以驱散虫子的冬眠,而春天的阳光可以让鱼儿自由游弋。这里用了“雷雨”和“春阳”两个自然现象,来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同时,“虫蛰”和“鸴鸠”则是具体的比喻对象,它们分别代表了虫子和鸟儿,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自由。
第四句:“洄沿炎海畔,登降闽山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沿着炎黄之海的岸边行走,攀登过福建的山脉。这里用到了“炎海”和“闽山”两个地理名词,分别代表了中国的两大海域和山脉。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旅行和探索的热爱。
第五句:“岭路分中夏,川源得上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岭路上分为中国的中夏,而江水源头却流向上游。这里用了“岭路”和“川源”两个词汇,前者代表了中国的地形地貌,后者则代表了水流的方向。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地理知识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六句:“见花便独笑,看草即忘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看到花儿就会独自微笑,看到草丛就会忘记烦恼。这里用了“花”和“草”两个自然元素,分别代表了美丽和平静。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第七句:“自始居重译,天星已再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从开始居住在国外,已经度过了多个春秋。这里用了“重译”和“天星”两个词汇,前者代表了国外的生活,后者则代表了岁月的流逝。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第八句:“乡关绝归望,亲戚不相求。”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家乡的门已经关闭,不再有回家的希望,亲朋好友也不再相互寻求帮助。这里用了“乡关”和“亲戚”两个词汇,前者代表了故乡,后者则代表了亲友。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第九句:“弃杖枯还植,穷鳞涸更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放弃手中的拐杖去植树,而鱼鳞也从水中脱落浮到水面上。这里用了“杖”、“鳞”两个词汇,分别代表了行动的工具和生命的象征。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环保和生态保护的关注和呼吁。
第十句:“道消黄鹤去,运启白驹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道路消失了传说中的黄鹤,而运势却开启了新的白驹马。这里用了“道”、“黄鹤”、“运”、“白驹”四个词汇,分别代表了时间、传说、运气和马匹。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和机遇的思考。
第十一句:“江妾晨炊黍,津童夜棹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江边的妾正在早晨煮饭,而河边的孩童晚上划船。这里用了“江妾”、“津童”两个词汇,分别代表了女性和儿童。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描绘。
第十二句:“盛明良可遇,莫后洛城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样的盛世美好是可以遇到的,不要错过在洛阳城游玩的机会。这里用了“盛明”、“洛城游”三个词汇,分别代表了美好的时代和在洛阳城的游玩。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