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逐句翻译,最后分析诗人的情感。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意思是:渔家设在江口,潮水已漫过了柴门。此联写诗人来到江口渔村时所见的景色,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潮水入柴扉”中的“入”字,既写出了潮水的涨势,又表现了渔家的安逸生活。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意思是:行人想借宿一夜,主人还没有回家。此联紧承上联,写诗人到渔村后的情况。“行客”即游子或过路人。“欲投宿”说明诗人因旅途劳顿,急于投宿。“主人犹未归”表明诗人投宿未能成功。这两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意思是:竹林深处村路远,月光下钓鱼人很少。此联写诗人在山村的所见所闻,表现了山村的宁静与幽雅。“竹深村路远”中的“竹深”点明了地点,“深”字还表现出了山村的静谧;“村路远”则写出了山村远离尘嚣的特点。“月出钓船稀”中的“月出”指月亮出来,这里用“稀”字形容月亮出现得不频繁,突出山村的静寂。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意思是:远远地看见有人正在沙滩上寻找落脚之处,春风使那片草地也泛起了绿意。此联写诗人在山村的所闻所见,进一步烘托出山村的幽雅。“遥见寻沙岸”中的“遥见”表明诗人在远处看到有人在沙滩上找地方住宿,突出了山村的僻静;“沙岸”表明诗人是在沙滩上看到的。“春风动草衣”中“春风吹动着草衣”是动态描写,表现了春天的气息。
【答案】
夜到渔家
渔家设在江口,潮水已漫过了柴门。
行客想借宿一夜,主人还没有回家。
竹深村路远,月光下钓鱼人很少。
远远地看见有人正在沙滩上寻找落脚之处,春风使那片草地也泛起了绿意。
译文:
渔家设在江口,潮水已漫过了柴门。
行客想借宿一夜,主人还没有回家。
竹子茂密的地方,村路显得十分遥远,夜晚的月光下很少有渔船经过。
远远地看见有人正在沙滩上寻找落脚之处,春风使那片草地也泛起了绿意。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种田园风光美,它从多方面展示了山村的幽静和优美。诗的前四句写了一个“静”字。首句“渔家在江口”,写渔家的位置;次句“潮水入柴扉”,潮水漫上了柴门,写渔家的环境。第三句“行客欲投宿”,写诗人想投宿的情景。第四句“主人犹未归”,写诗人投宿未成的原因。以上四句,以简笔勾出了山村的环境,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诗人又以五、六两句写“动”,七、八两句写“景”,九、十两句写“情”。五、六两句,写“竹深村路远”,写村路上的竹影;七、八两句,写“月出钓船稀”,写月色下钓鱼的人稀少;九、十两句,写“遥见寻沙岸”,写诗人遥见沙滩上有人寻找住处的情景;十一、十二句,写“春风动草衣”,写春风拂动了草衣。这样,诗人就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幽静的山村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的山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