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看帝里春,一枝头白未酬身。
自闻离乱开公道,渐数孤平少屈人。
劣马再寻商岭路,扁舟重寄越溪滨。
省郎门似龙门峻,应借风雷变涸鳞。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逐项作答。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的翻译及赏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题目,其中既有意象的理解,也有句意的分析,还有手法的把握。题中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注意是“赏析”,因此重点要把握诗中的意象、表达的感情以及运用的手法等。

“十五年看帝里春”,首二句是说作者在京城过了十五年,这一句点明诗人在京城的时间。“十五年”表明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眷恋。“看帝里春”,说明作者在京城生活了十五年,但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春天,因为京城的春天总是短暂的,而且往往伴随着战乱。“一枝头白未酬身”,写自己年老才疏。“一枝头白”指的是白发,用“一枝”形容其数量少,“白”指发已斑白。“未酬身”指没有实现自己的志愿。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能实现志愿的感慨。

“自闻离乱开公道,渐数孤平少屈人。”三、四句说自从听到离乱的消息后开始行公道之事,逐渐被排挤得少了一些委屈之人。“开公道”是说自己在离乱中开始行公道。“渐数孤平少屈人”意思是逐渐被排挤得少了一些委屈的人,也暗含了作者希望不被排挤的意思。

“劣马再寻商岭路,扁舟重寄越溪滨。”“劣马再寻商岭路”比喻自己的处境艰难。“扁舟重寄越溪滨”,是说自己把家小托付给了朋友,自己去南方漂泊。“商岭”“越溪”都是地名,这里指代的是诗人流落他乡的凄苦生活。

“省郎门似龙门峻,应借风雷变涸鳞。”尾联是说:省郎的门像龙门那样高大,我应当借助风云变换的机会,使自己从困境中脱颖而出,像鱼龙得到水一样。“省郎门”即宰相门。“门似龙门峻”指宰相家的门户很高大,而“应借风雷变涸鳞”则是指自己应当借助风云变换的机会,使自己从困境中脱颖而出。诗人以鲤鱼化为龙来比喻自己的命运变化。

【答案】

投所知

十五年看帝里春,一枝头白未酬身。

自闻离乱开公道,渐数孤平少屈人。

劣马再寻商岭路,扁舟重寄越溪滨。

省郎门似龙门峻,应借风雷变涸鳞。

译文:

我在京城已经度过了十五个春秋(我在北京已经生活了十五年了),但我还没有报答自己的一片心意(我没有完成自己的志愿)。

自从听说朝廷动乱以后我开始行公道之事,我渐渐被排挤得少了一些委屈之人(我从动乱中逐渐解脱出来,不再受排挤)。

把我的家小托付给了朋友,自己去南方漂泊(我把家人托付给了朋友,自己去南方漂泊)。

宰相家的门户很高大(宰相家的门户很高大)。

我应当借助风云变换的机会,使自己从困境中脱颖而出,就像鱼龙得到水一样(应当利用风云变幻的机遇让自己从困境中脱颖而出,就像鲤鱼变成龙一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