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译文:
晚次淮阳
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
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
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
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
注释:
- 晚次:晚上停留或经过某地。
- 微凉风叶下:微风轻轻吹动树叶,带来一丝凉意。
- 楚俗:指楚国(今湖北一带)的风俗习惯。
- 清闲:形容心情宁静、悠闲。
- 候馆:古代驿站中的休息处所。
- 秋水:秋天的河流。
- 郊扉:郊外的门。
- 月明潮渐近:月亮明亮,潮水逐渐靠近。
- 露湿雁初还:露水沾湿了归巢的雁群。
- 浮客:漂泊不定的客人。
- 萍流淮海间:像漂浮的浮萍在淮河和大海之间流动。
赏析:
韦应物的《晚次淮阳》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秋日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首联“微凉风叶下,楚俗转清闲”描绘了一个凉爽的秋日,微风带动着树叶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轻松与闲适。接着,“候馆临秋水,郊扉掩暮山”进一步展示了秋天的景象,候馆作为旅途中休憩之地,与周围的秋水和暮色中的山峦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诗的后四句则转入描写诗人的感受。“月明潮渐近,露湿雁初还”描绘了月光下潮水逐渐涌来的场景,以及露水让归巢的雁群湿润的情景。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意,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最后一句“浮客了无定,萍流淮海间”,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漂泊与不定,就像漂浮不定的浮萍在淮河和大海之间自由流淌一样。这既是对自我境遇的写照,也是对人生道路的一种隐喻。
韦应物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它既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