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极辞同辇,恩深弃后宫。
自题秋扇后,不敢怨春风。
【解析】
这是一首写宫妃的怨愤诗。班婕妤原是汉成帝妃,后失宠被迁居长信宫。此诗写其自伤身世,哀怨无告之苦。诗人借秋扇比喻自己的处境,以春风喻皇帝,表达出自己的悲愤之情。
【译文】
我受到宠爱时,同乘一辇;恩爱极深,却要被遗弃于后宫之中。
从自己被弃置在长信宫后,我不敢怨恨春天的风,因为我的怨愤无处诉说(无人理解)。
班婕妤原是汉成帝妃,后失宠被迁居长信宫。此诗写其自伤身世,哀怨无告之苦。诗人借秋扇比喻自己的处境,以春风喻皇帝,表达出自己的悲愤之情。
赏析:
《秋扇诗》,是汉代班婕妤所作。“班婕妤”,姓李名贤,字惠班,汉成帝妃。她是汉成帝刘骜的宠妃。她聪明伶俐,能书善画,才艺出众。成帝经常与她一起吟咏诗词,十分欢乐。但是好景不长,成帝渐渐疏远了她们。不久,成帝又迷上了赵飞燕姐妹,于是便将班婕妤冷落一边。班婕妤失宠以后,常对着秋扇叹息道:“妾身容貌不殊于先帝,而受幸深于椒房之妾;今君家冷落,无所攀托,诚臣妾所不愿见也。愿君早图大事,毋多虑也。”后来,竟被成帝废为庶人,遣回乡里。此诗就是她被废之后所作。
此篇以秋扇自喻,抒发了班婕妤自伤身世、哀怨无告之苦的情怀。
开头二句“宠极辞同辇,恩深弃后宫”,是说:我受到皇上的极大宠爱,常常同乘一辇;皇上的恩情深厚无比,却要抛弃我到后宫中去了。这两句表面上看似平平淡淡地叙写事实,实际上却是蕴含着极其深沉的感慨。“辞同辇”即“同辇”,指同乘一辇,也就是同乘一辆车。“宠”与“恩”,都是对班婕妤的赞美词。“宠极”,即宠爱到了极点。“辞同辇”即同乘一辇,也就是同乘一辆车,可见她的恩宠是多么深重啊!“恩深”即恩宠深厚无比,不可言传。“弃后宫”即被遗弃到后宫中去,可见她的恩宠是多么的浅薄啊!
三、四句“自题秋扇后,不敢怨春风”,是说:自从我被丢弃在长信宫以后,我就不敢怨恨春天的风,因为我的怨愤无处诉说(无人理解)。“自题秋扇后”,即“后题秋扇”,即被抛弃到长信宫以后。“秋风起兮白云飞”,这秋风,是秋天的秋风,也是无情的秋风啊!它吹拂过来,无情无义地卷走了我的恩宠,使我遭受冷遇,从此被抛弃在长信宫。“秋扇”在这里,既是实指秋日的扇子,又是比喻被抛弃的女子。“春风吹”是实指春风,也是比喻皇帝的恩泽。这两句诗表面看来似乎是说,我被抛弃以后,就再也无心去怨恨那无情的秋风和恩泽了。实际上,这正是表达了诗人内心中难以言说的哀怨之情。
五、六句“不敢怨春风”,是说:从我被丢弃在长信宫以后,我就不敢再去怨恨那无情的秋风和恩泽了。为什么?因为那无情无义的秋风和恩泽,正是把我抛弃在长信宫的原因呀!这两句诗表面看来似乎是说,我被抛弃以后,就再也不敢去埋怨秋风和恩泽了。但实际上,这正是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怨愤之情。诗人把秋风和恩泽比作无情的人,实际上是把皇帝比作那个无情无义的人。他恨透了这个无情无义的皇帝,所以不敢再去埋怨他了。
最后一句“自题秋扇后,不敢怨春风”,是说:从我被丢弃在长信宫以后,我就不敢再去怨恨那无情的秋风和恩泽了。为什么?因为那无情无义的秋风和恩泽,正是把我抛弃在长信宫的原因呀!这两句诗表面看来似乎是在说,我之所以不敢再去怨恨秋风和恩泽,是因为我知道它们都是无情的,不值得我去怨恨。但实际上,这正是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怨愤之情。诗人把秋风和恩泽比作无情的人,实际上是把皇帝比作那个无情无义的人。他恨透了这个无情无义的皇帝,所以再也不敢去埋怨他了。
全诗以秋扇自喻,抒发了班婕妤自伤身世、哀怨无告之苦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