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耸碧云端,根侵藓壁盘。
几经良匠顾,犹作散材看。
雪积花开少,风多子落乾。
空存后凋色,岁晚出林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首先,理解全诗内容:诗人在山中看到一棵苍劲的松树,不禁联想到自己,感叹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然后,分析诗句含义:第一句“枝耸碧云端”,描绘了松树枝条高耸入云的景象;“根侵藓壁盘”则写出了松树根部盘结岩石的情景;“几经良匠顾”,指这棵松树历经岁月的沧桑,曾经受到过精心的照料;最后两句写环境变化对松树的影响:“雪积花开少”“风多子落乾”,描写了冬天雪景中的松树景象,“散材看”、“空存后凋色”则是说松树虽然已经衰老,但仍然坚守着生命,不屈不挠。整首诗通过咏物寄慨,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答案】
译文:
山中松树,枝干高耸直入蓝天,根系深深扎进苔藓石壁。它经历了多少春秋,依然屹立不倒,被看作是散木。寒冬里雪花堆积,它的花朵却很少开放,狂风中它的果实纷纷坠落。尽管它已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但它仍像晚秋时节挺拔的山峰一样顽强地生存着。(注释:良,美好的。)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松为比,借松柏之坚韧、青翠来比喻自己的高尚品格,表达了自己虽年华老去,但仍矢志不渝地追求远大理想的决心。
首联“山中松”三字总领下面的内容。“山中”二字点明所咏对象是“松”。松树常生长在山岭上,因而被称为“山中松”。“枝耸碧云端”一句写松树之高大,“碧云端”形容松树枝叶茂盛,遮天蔽日,形象鲜明。“根侵藓壁盘”一句写松树之深厚,“藓壁”即苔藓覆盖的墙壁,用一“侵”字,生动地表现出松根盘曲而深的特点。
颔联“几经良匠顾”与“犹作散材看”,是咏物抒情的关键所在。松树枝干高耸入云,根深土固,经受住风雨的考验,所以“良匠”要特别关注它。然而,松树的生命力极为顽强,即使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袭,它依然傲然独立,因此,人们常常把它视为散木。“几经”表明经过了多次的考验。“良匠顾”,暗喻诗人自视甚高,也暗示出他对自己的期望很高。“犹作散材看”,则表现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这里“犹作散材看”并不是说诗人甘于做不成栋梁之才的人,而是说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像散木一样任凭风吹雨打。这既是对客观现实的不满,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颈联“雪积花开少”与“风多子落乾”,进一步刻画了松树的形象。“雪积花开少”说明松树即使在白雪皑皑的冬季,也只开少量花朵,这是由于松树耐寒力强,能够在严冬时节开花。“风多子落乾”则表现了松果成熟时,风大时松果会掉落殆尽。“风多子落乾”既写出了风的猛烈,也写出了松树的孤独。这里的“风多”与“子落”都是对自然现象的写实,而“子落乾”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诗人在这里用“风”“雨”“雪”“冰”来象征人生的艰难险阻,而“子落乾”则表现了他面对困境的无奈和悲凉,同时也表现了他坚强的性格。
尾联“空存后凋色,岁晚出林峦”两句是诗人的总结。“后凋色”指的是松树在春天到来时,其他的树木都已凋零,唯独它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岁晚出林峦”则是说到了秋天,其他树木都已经凋零,唯有松树依然矗立在山巅。这两句话既是对前面景物的概括,又是诗人的总结。诗人通过对松树不畏严寒、傲霜斗雪、顶风冒雪、不畏艰难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