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骖稍靡靡,去国方迟迟。
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
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
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
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征骖稍靡靡,去国方迟迟。路绕南登岸,情摇北上旗。
故人怜别日,旅雁逐归时。岁晏无芳草,将何寄所思。
注释解析
征骖稍靡靡
- 征骖:古代车驾出行时,马匹称为“骖”,这里指代皇帝或朝廷官员的马。
- 稍靡靡:形容马儿行走缓慢,声音低沉。
去国方迟迟
- 去国:离开京城。
- 迟迟:行走缓慢,时间拖长。
路绕南登岸
- 路绕:道路曲折。
- 南登岸:向南行走到达岸边,可能暗示着离别的地点是南方。
情摇北上旗
- 情摇:情绪波动。
- 北上旗:向北移动的旗帜,这里象征政治立场或方向的改变。
故人怜别日
- 故人:老朋友。
- 怜别日:因分别而感到悲伤。
旅雁逐归时
- 旅雁:远行的大雁。
- 逐归时:随着季节变化而回到北方。
岁晏无芳草
- 岁晏:年末。
- 无芳草:没有春天生长的花草,象征荒凉或萧条。
将何寄所思
- 将何寄所思:用什么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译文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幅别离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与不舍。从马的慢行到道路的曲折,再到最后的季节变迁和草木凋零,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哀愁与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具体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为一个离别的场景,可能是皇帝出巡时的车队在途中遇到北使,诗人因此题词以作纪念。
名家点评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曾评价此诗“情真语切,不尚雕琢,信美之极”。这表明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而富有真情实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通过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感受到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