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石依古城,悬泉洒清池。
高低袤丈内,衡霍相蔽亏。
归田竟何因,为郡岂所宜。
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

【解析】

本诗首联描写了山亭周围的自然景物。颔联描写了山亭周围的地势地貌。颈联写出了诗人归田的原因。尾联指出归田是不合于世情的,诗人只能寄情山水。

【答案】

译文:①丛石依偎着古城,悬泉从高处洒落到清池中。②高低错落,纵横丈余,衡霍相掩,参差不齐。③归田究竟为了什么?为官是否合于本性?④谁能分辨出什么是人世,这里是我寄托情怀的地方。赏析:全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以景结情。“丛石”“悬泉”二句,描绘出一幅幽静秀美的画面。“高低”两句,描写群山起伏、错落有致的地势地貌。“归田”两句,点明题旨,抒发了作者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最后一句“谁能辨人野,寄适聊在斯”,既表达了作者欲归隐田园的意愿,也表明了自己与世俗不合,无法分辨是非曲直。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韦应物所作,作于贞元四年(788),当时韦应物任滁州刺史,在滁州期间写了《山亭杂诗》十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七篇。《山亭杂诗》是一组五言绝句,共有十八首。这组诗主要写游赏之乐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此诗第一句写景,写山亭周围环境之优美;第二句写景,写山亭周围水声之美妙;第三句写景,写山亭所在地形之险峻;第四句抒情,抒写退隐之意;第五句借古喻今,表达自己欲归隐田园的愿望;第六句点题,抒发归隐田园的意愿;最后一句抒情,抒发归隐田园的意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