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湘吊屈原,垂泪撷蘋蘩。
谤起乘轩鹤,机沈在槛猿。
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
宁有唐虞世,心知不为言。

【注释】

太和:唐高宗年号,公元685-687年间。

靖恭里:唐高宗时所建的宫殿名,在京城长安。

感事:感慨时事。

清湘:指湘江。屈原曾游汨罗江,后人以江代指湖南地区。

乘轩鹤:语出《史记·滑稽列传》“楚人有为清贫者,得中山之狐”事。后用以比喻被诽谤者。

机沈在槛猿:语出《晋书·刘伶传》:“阮籍常啸咏青白眼(白眼表示不认同,青眼表示赞同),其妻尝劝之曰:‘俗人多佞媚,卿何为?’阮籍曰:‘俗人见卿眉间白,亦谓我须富贵耳。我今已无贵矣,奈何复见卿眉间黑乎!”后来就用它来形容被压抑的人像猿猴一样,因不得伸展而发愁。

乾坤三事贵:指天地之间的三种重要事情。

华夏一夫冤:指中原大地一个百姓都蒙受冤屈。

宁:岂,难道。

唐虞世:唐尧、虞舜时代。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高宗时期所做,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朝廷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的愤慨。全诗情感深沉,笔力遒劲,富有哲理性。

首联“清湘吊屈原,垂泪撷蘋蘩”。诗人以屈原自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颔联“谤起乘轩鹤,机沈在槛猿”。诗人将朝廷中的奸臣比作乘轩鹤的奸佞之徒,将受到迫害的士人比作槛猿。这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又表达了诗人对正直之士的同情和关怀。

颈联“乾坤三事贵,华夏一夫冤”。诗人指出,天地之间的三种重要事情——忠诚、廉洁、智慧——都被视为珍贵;而中原大地的一个百姓却蒙受冤屈。这既表明了诗人对当时朝廷政治的不满,又表达了他对无辜百姓的同情和关切。

尾联“宁有唐虞世,心知不为言”。诗人表达了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但仍然坚持正义,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决心。他坚信,总有一天会有一个像唐尧、虞舜那样的明君出现,拯救天下于水深火热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