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高台日未沈,数村残照半岩阴。
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
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遰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综合推断全诗意思。“凌歊台送韦”一句是说在凌歊台上为朋友送行;“云起高台日未沈”,这是说在凌歊台上,看到天边升起的红太阳还没有落下;“数村残照半岩阴”,这是说在凌歊台上,可以看到周围村庄的残阳斜照着岩石的半边;“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这是说在凌歊台上,可以看到桑树已结茧,柘树已被砍伐干净,而溪边的鸟儿正在孵雏,蒲草和稗草也长得很深了;“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这是说在凌歊台上,看到远去的帆影依依地投向极浦,听到远处的钟声远远传来,却隔在林子里;“故山迢遰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这是说故乡的山那么遥远,老朋友去了那里,自己只能在月光下思念他。

【答案】

凌歊台送韦(其一)

云起高台日未沈,数村残照半岩阴。

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

帆势依依投极浦,钟声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遰故人去,一夜月明千里心。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804年(元和九年),是诗人在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所做。诗人与友人韦应物同游匡山之凌歊台,因见日落西山,想到友人将远去,于是即景生情,写下此诗。

首句写凌歊台在夕阳余晖中。次句写凌歊台的风光。三四句写凌歊台附近的景物。五六句写凌歊台周围的景色。七八句写凌歊台周围的景色。最后两句写凌歊台周围的景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