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在行人起,千峰复万峰。
海虚争翡翠,溪逻斗芙蓉。
古木高生槲,阴池满种松。
火探深洞燕,香送远潭龙。
蓝坞寒先烧,禾堂晚并舂。
更投何处宿,西峡隔云钟。
【注释】:
岁暮:一年将尽之时,指冬末;自广江至新兴:从广西的广江南部到广东东部的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在往返中题咏于峡山寺庙;四首:共四首诗。月在行人起,千峰复万峰:月亮升起时,行人开始行走,千山峰峦又高又多;海虚争翡翠,溪逻斗芙蓉:海边空旷的地方争夺翡翠鸟(即翠鸟),溪流边互相竞争荷花。
古木高生槲,阴池满种松:古老树木长满了槲树,阴暗的池塘满是松树。火探深洞燕,香送远潭龙:侦察者深入洞穴,燕子送去香气送到远处的潭里,形容风景优美。蓝坞寒先烧,禾堂晚并舂:蓝色的山坞在寒冷之前就燃烧起来,农民们傍晚在一起舂米。
更投何处宿,西峡隔云钟:我该往哪里去住呢?西边峡谷隔着云雾传来钟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岭南一带漫游时的纪游之作。全诗写景状物生动传神,尤其是描写峡山寺的景物,写得细致逼真,富有诗意。此诗为《桂海虞衡志》所录。
开头两句:“月在行人起,千峰复万峰。”诗人由“行”字着笔,描绘出一幅月升时,旅人开始出发的图,千峰万峰重重叠叠地耸立在眼前。
“海虚争翡翠,溪逻斗芙蓉。”紧承上句,继续描绘景色,大海空阔,海天相接,仿佛有翡翠在争艳;溪水潺潺,碧波荡漾,好像有芙蓉在斗美。这两句诗以动写静,使静态的景物显得生气勃勃。“翡翠”、“芙蓉”本是美丽的鸟儿,这里被人格化了,把大自然的美丽表现得更加突出、动人。
“古木高生槲,阴池满种松。”诗人接着写自己所见的景物。古树林中有一株高大的槲树,池塘里长满了松树。这两句诗通过“古”、“高”、“长”等字眼,形象地写出了树木的高大、挺拔和苍劲有力的特点。同时,“阴池满种松”,也使人感觉到一种幽寂的气氛。
“火探深洞燕,香送远潭龙。”这是写山中的景象。在山中巡逻的侦察人员发现深洞里有火,于是飞出一只燕子;而潭中又有龙送来香气,使人们感到很惬意。这两句诗通过“火探”、“香送”等动作描写,把燕子、龙的形象表现得十分生动、可爱。
“蓝坞寒先烧,禾堂晚并舂。”诗人来到蓝坞,看到那里的农舍已经点燃了炊烟,而农人在日落前就已经在田间劳作了。这里写的是农村的劳动生活情景。
最后两句:“更投何处宿,西峡隔云钟。”诗人问自己该到哪里去住宿呢?西边的峡谷里隔着白云响着寺院的钟声。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易、明白如话,却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