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律穷三纪,推为积闰期。
月馀因妙算,岁遍自成时。
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
六旬知不惑,四气本无欺。
月桂亏还正,阶蓂落复滋。
从斯分历象,共仰定毫厘。
闰月定四时
玉律穷三纪,推为积闰期。
月馀因妙算,岁遍自成时。
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
六旬知不惑,四气本无欺。
月桂缺还正,阶蓂落复滋。
从斯分历象,共仰定毫厘。
注释:
- 玉律:指古代计时用的玉制仪器或标准时间。
- 穷:尽、到头。
- 推为积闰期:推算出闰月的日期。
- 月馀:指农历月份中的余数。
- 妙算:高明的计算方法。
- 岁遍:每年的记录。
- 乍(zà)觉:突然感到。
- 翻怜:很怜悯,同情。
- 六旬:指六十天的时间。
- 不惑:指没有迷惑和困惑。
- 阶蓂(míng):一种古代用来计算时间的天体。
- 共仰:共同仰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闰月与历法的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天文历法的理解和赞美。
第一句“闰月定四时”描述了闰月的作用,即调整四季的周期,使季节变化更加准确。第二句“玉律穷三纪,推为积闰期”进一步解释了闰月的概念,即通过观察天象来确定闰月的位置,以弥补一年的不足。
第三句“月馀因妙算,岁遍自成时”强调了计算的重要性,即通过对月亮运行的精确计算来确定闰月的具体日期。第四句“乍觉年华改,翻怜物候迟”则表达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敏感性和对自然界变化的关心。
接下来的几句则是对闰月带来的积极影响的赞美。最后两句“六旬知不惑,四气本无欺”表明,有了闰月的存在,人们可以准确地预测季节的变化,不再受到时间的困扰。同时,这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理解。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闰月的描述来表达对天文历法的赞美和尊重。它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和对宇宙规律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