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

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

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长城下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地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注释:

  • 远水犹归壑(遥远的水流还回归于深谷):形容水流的广阔和深远,也暗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 征人合忆乡(出征的人们心中共同怀揣着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 泣多盈袖血(泪水盈满了衣袖就像鲜血一样)、吟苦满头霜(吟诗之苦如同白发满头):描绘了诗人因思念家乡而承受的巨大精神压力。
  • 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楚国有连绵不断的天空之浪、简陋的住所直抵海边荒漠):以自然景象比喻国家疆域的辽阔与边疆的荒凉。
  • 何当生燕羽(何时才能长出燕子的羽毛)、时得近雕梁(时常接近那华丽的屋梁):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美好家园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曹邺的代表作品,通过对长城和边塞士兵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首联“远水犹归壑”,运用对比手法,将远方的水比作归家的游子,既表达了对遥远之地的思念,也暗喻了时间与生命的主题。颔联“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进一步描绘了征人在边疆的艰苦生活和内心的煎熬,体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深重创伤。颈联“楚地连天浪,衡门到海荒”则通过地理环境的描写,展示了边疆的辽阔和荒凉,反映了边疆人民的生活状况。尾联“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寄托了诗人对于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结束、国家安定的期待。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满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是一首反映边塞生活和民族情怀的优秀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