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
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注释】
夷陵:指东晋末年荆州刺史桓玄的叛乱。长平:即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的一次战役。秦昭王派白起率军进攻赵国,结果赵军大败,从此长平成为赵国的耻辱。咸阳:秦朝都城,今陕西西安市。
【赏析】
《过白起墓》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长安应试时所写的一首悼亡诗,表达了对已故妻子的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首句“过白起墓”,点出题目,交代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杰出将领,曾率军大破赵军于长平,使秦军士气大振。然而,他晚年却因嫉妒而被赐死,死后还被埋入荒野,这无疑让人感到十分凄凉。而“夷陵火焰灭”则是对这段历史的回顾。东晋末年,荆州一带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最终被平定。然而,这场战火却让荆州地区变得荒凉不堪。而“长平生气低”,则是指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失去了大量的士兵和资源。这使得长平成为了赵国的耻辱之地。
第二句“将军临老病”,则是对白起一生的概括。白起虽然是一位杰出的将领,但他却因病早逝。临终前,他仍然坚持要回到自己的战场上去,但最终未能如愿。这不禁让人感叹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第三句“赐剑咸阳西”,则是一种讽刺和批评。据史书记载,白起死后,他的家人受到了朝廷的惩罚,甚至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无疑是对他的一种报复和侮辱。而他生前却因为得罪了秦王而被赐剑自尽。这种矛盾和反差使得读者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何在。
这首诗通过对白起一生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珍惜当下,不要为了权力或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