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苦待知音,无时省废吟。
始为分路客,莫问向隅心。
峤翠藏幽瀑,枝风下晓禽。
忆君秋欲尽,马上秣陵砧。

金陵道中寄

忍苦待知音,无时省废吟。

始为分路客,莫问向隅心。

峤翠藏幽瀑,枝风下晓禽。

忆君秋欲尽,马上秣陵砧。

赏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辛酸,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联“忍苦待知音,无时省废吟。”描绘了作者在艰难旅途中的孤独状态和内心的坚持。他忍受着困苦,等待着能听懂自己内心声音的人。这种等待,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同时,“无时省废吟”表明作者时刻都在吟咏、思考,即使身处逆境也未曾放弃过自己的文学修养。

第二联“始为分路客,莫问向隅心。”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困境和无奈。作为旅人,他不得不面对分离的命运,这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迷茫。然而,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内心世界,依然保持一颗向往知音的心。这一转变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坚韧和不屈。

第三联“峤翠藏幽瀑,枝风下晓禽。”则转入了自然景观的描写,将读者的视线从人的心境引向大自然的美。这里的“峤翠”和“幽瀑”描绘了一幅山间景色,而“春阴”则暗示了季节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现实的宁静,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无限赞美。

末联“忆君秋欲尽,马上秣陵砧。”则回到了诗的主题,即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秋天即将结束,而诗人却依然在马背上回想着那些往事。这里的“马上秣陵砧”不仅是对地理方位的描绘,更是对时间流逝的象征。通过这样的结尾,整首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期待。

此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描绘,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坚韧,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渴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