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泽滋遐徼,河堤四向通。
大荒收虏帐,遗土复秦风。
乱烧迷归路,遥山似梦中。
此时怀感切,极目思无穷。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的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和大意,然后结合注释和提示作答即可,注意赏析时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
题秦州城
圣泽滋遐徼,河堤四向通。
大荒收虏帐,遗土复秦风。
乱烧迷归路,遥山似梦中。
此时怀感切,极目思无穷。
【译文】
皇帝的恩泽滋养着偏远的地方,黄河的堤防四面相通。
在辽阔的荒野上收聚了敌军的帐篷,恢复中原地区的风俗风情。
遍地焚烧使归途变得模糊不清,远山仿佛是梦中的景象。
此时此刻我深感感慨万分,极目远望思念之情无限。
赏析:
第一句写“圣泽”,指皇帝的恩泽,“滋”字点出了恩泽之广大。“遐徼”即“边陲”,指偏远之地。
第二、三句写“河堤”。从“河”字看是指黄河。“通”,指四通八达。这两句说,皇帝的恩泽滋养着偏远的地方,黄河的堤防四面相通,可以畅通无阻。
第四句写“收虏帐”,指收复敌国,安定边疆。“遗土”“复秦风”指恢复了被敌人占领的土地,恢复了中原地区的风俗风情。
第五句写“乱烧”,意即到处焚烧,造成混乱。“迷归路”是说,由于焚烧,道路变得模糊不清,无法辨认。
第六句写“遥山似梦中”,指远远望去,山影模糊,如同在梦中。
第七句写诗人此刻的心情,“感切”意为感慨万分。“极目思无穷”是说,诗人极目远望,思绪万千,难以穷尽。
这首诗写诗人经过甘肃一带时所感。他看到这一带山河依旧,百姓安居乐业,十分欣慰。然而,他也想到战争尚未结束,国土尚未完全收复,因此对这一带人民的生活也感到关切。所以当他看到这一带人民安居乐业时,他既为这一地区人民的安定生活而高兴,同时也为自己的战争未能彻底结束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