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顾伊兰近,方惊滞极边。
水随空谷转,山向夕阳偏。
碛鸟多依地,胡云不满天。
秋风动衰草,只觉犬羊膻。
【注释】
伊兰:地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东南。
滞极边:流落于边境地区。
碛(qì):沙漠。
犬羊膻:指胡风腥臭。
【赏析】
隗嚣(?-260),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原是西羌贵族,后投降汉朝,任河间王。建安初,以功封扶风郡侯,拜安定太守。因与公孙述不和,举众降汉。后归附刘璋,为益州牧。建安十九年(214),刘璋杀他,隗嚣称帝,国号西蜀,治所在冀城(今四川广元市)。章武元年(221),被曹操所灭。这首诗写诗人在凉州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他对国家民族的关切之情,以及对异域风情的陌生之感。
诗的前两句写望远所见。首句“西顾伊兰近”,即从远处眺望伊兰,这里泛指南疆一带;次句“方惊滞极边”,意思是才惊愕地发现,自己已流落在边远之地。这两句是写景叙事的开端。以下三句写景:第三句“水随空谷转”,“空”字点破此水不是寻常之水,而是天上之水;第四句“山向夕阳偏”,既见日影,又见山形,说明时近黄昏。这两句是承上启下,过渡自然,由眼前的景色而想到自己的遭遇。第五六两句描写环境,“碛鸟多依地”,即沙碛之上的飞鸟大都依偎在地面上;“胡云不满天”,指西北边塞上的浓云密布,遮蔽天空,看不到太阳。这两句紧接上文,进一步渲染了边塞荒凉冷落的气氛。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受。“秋风动衰草”,秋风一吹,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只觉犬羊膻”,闻到浓烈的羊骚气味。这两句是全篇的总结,既是实写,又是虚写。实写是说秋风动衰草,闻到羊骚气味,都是眼前之景,也是诗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虚写是说这种感受是诗人由前四句所写的边塞荒寒的景象所引起的。全诗写景、抒情,情景相生,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