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谮遭遐谪,明君即自知。
乡遥辞剑外,身独向天涯。
岭堠蛮云积,闽空瘴雨垂。
南来终不遂,日探北归期。
【注释】
①建州:今福建建瓯。姚员外:指姚合,字逸人,号拙轩,唐代诗人。②遐谪:远地贬谪。③剑外:剑阁以南地区,泛指蜀地。④涯:边际,这里指边陲。⑤岭堠:边境烽火台的瞭望台。⑥蛮云、瘴雨:指南方湿热之地的云雾和瘴气。⑦南来终不遂:指自己南来后,一直未能如愿。⑧北归期:指北归的日期。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公元842年(唐德宗贞元八年)作者被诬陷之后,当时作者被调任建州刺史,离京城长安很远。在赴任途中,写下此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诬谮遭遐谪”,是说自己遭到诬陷而远离朝廷,被贬到远方去当地方官了。“明君即自知”是说君王能了解我的实情。这两句写自己受到诽谤,被贬到遥远的地方,但君王能够了解自己。
“乡遥辞剑外,身独向天涯”,写自己远离家乡到了遥远的建州,身在异乡。“剑外”是指四川一带。“身独向天涯”,说明自己孤身一人,远离亲友,身处异地。
“岭堠蛮云积,闽空瘴雨垂”,写自己远离故土到了闽中地区,那里山高林密,气候潮湿,云雾缭绕,瘴气弥漫。“岭堠”是边关的瞭望台。
“南来终不遂”,写自己来到南方以后,始终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志愿。“日探北归期”,写自己每天都在思念着返回北方的日子。“日”在这里表示时间。
整首诗以抒情为主,表达了自己遭受诬陷,被贬到远方的痛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