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是谁家子,为人大被憎。
痴心常愤愤,肉眼醉瞢瞢。
见佛不礼佛,逢僧不施僧。
唯知打大脔,除此百无能。

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话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含义。以下是逐句的翻译、注释和赏析:

  1. “个是谁家子,为人大被憎。”
  • “谁”:询问的人。
  • “是”:指出身份或特征。
  • “谁家子”:指某人。
  • “为人”:做事情的方式或态度。
  • “大被”:形容受到极大的厌恶或排斥。
  • “憎”:憎恨。
  • 注释: 描述了一个被众人厌恶的人物。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某个人物的不满与谴责,揭示了人物因某种原因遭到广泛排斥的事实。
  1. “痴心常愤愤,肉眼醉瞢瞢。”
  • “痴”:愚蠢或固执。
  • “心”:内心。
  • “常”:常常。
  • “愤愤”:愤怒的样子。
  • “肉眼”:比喻人的眼睛或视野。
  • “醉瞢瞢”:形容迷糊、不清晰的状态。
  • 注释: 描述了该人物因固执而经常感到愤怒,同时他的目光显得模糊不清。
  • 赏析: 这句诗通过描绘人物内心的愤怒和视觉上的模糊,形象地展现了他的精神状态。
  1. “见佛不礼佛,逢僧不施僧。”
  • “见”:遇见或见到。
  • “佛”:佛教中的神圣存在。
  • “不”:否定词。
  • “礼”:尊重。
  • “施”:施舍,给予帮助或恩惠。
  • 注释: 描述了这个人在遇到佛教象征时不表现出应有的敬畏和尊重。
  • 赏析: 通过这句话反映出这个人物可能缺乏基本的道德感和对宗教的尊重。
  1. “唯知打大脔,除此百无能。”
  • “唯”:只。
  • “知”:知道或明白。
  • “打”:这里可能是指打人或者用暴力行为。
  • “大脔”:大块的肉。
  • 注释: 此人只知道使用暴力,其他什么都不会做。
  • 赏析: 这句话揭示了这个人除了暴力之外一无是处,反映了他的无能和恶劣品质。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被社会广泛排斥的人物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其性格缺陷和社会影响。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细节描述,让读者能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诗歌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