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愚读我诗,不解却嗤诮。
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
上贤读我诗,把著满面笑。
杨修见幼妇,一览便知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要注意从手法上分析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如何体现其艺术效果的。此题要求对“诗三百三首”逐句释义。“下愚”,最愚蠢的人;“不解”,不理解;“嗤诮”,讥笑,嘲笑;“思量”,思索,考虑;“云甚要”,很重要;“把著”,拿着;“满面笑”,满脸笑容;“杨修见幼妇”,指东汉末年曹操的谋士杨修。他以“鸡肋”喻曹魏政权的形势,被曹操所杀,时年才24岁。“一览便知妙”,比喻杨修聪明绝顶,才华横溢。
【答案】
译文:
最愚蠢的人读我的诗,不理解还讥笑我。
中等水平的人读我的诗,认真思考它非常重要。
最聪明的人读我的诗,一看就知道妙处。
注释:
①《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歌谣,共160篇,《雅》是周王朝都城所在地的乐曲歌词,共105篇,《颂》,祭祀时用的乐歌,共40篇。②“三百”,指《诗经》,“三”是泛称,不是确数。③“三百篇”,即《诗经》。
赏析:
《三百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305篇诗歌作品。《诗经》共有风、雅、颂三大类,共311篇。
(1)第一小节写“下愚读我诗,不解却嗤诮”。意思是说,一个最愚蠢的人读了《诗经》后,不理解,甚至讥笑作者。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诗经》的深刻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成就,也表达了作者对《诗经》的推崇之情。
(2)第二小节写“中庸读我诗,思量云甚要”。意思是说,中等水平的人读了《诗经》后,仔细思考,觉得它非常重要。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通过不同层次的读者的阅读体验,表现了《诗经》的丰富内涵。
(3)第三小节写“上贤读我诗,把著满面笑”。意思是说,最聪明的人读了《诗经》后,高兴地笑了。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诗经》的博大精深,也表达了作者对《诗经》的喜爱之情。
(4)最后一小节写“杨修见幼妇,一览便知妙”。意思是说,杨修看了妇女写的一首诗,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妙处。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杨修的聪明才智与妇女的诗歌相媲美,赞美了杨修的才华,也表达了作者对杨修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