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世间人,堂堂好仪相。
不报父母恩,方寸底模样。
欠负他人钱,蹄穿始惆怅。
个个惜妻儿,爷娘不供养。
兄弟似冤家,心中长怅怏。
忆昔少年时,求神愿成长。
今为不孝子,世间多此样。
买肉自家噇,抹觜道我畅。
自逞说喽啰,聪明无益当。
牛头努目瞋,出去始时向。
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
罗汉门前乞,趁却闲和尚。
不悟无为人,从来无相状。
封疏请名僧,䞋钱两三样。
云光好法师,安角在头上。
汝无平等心,圣贤俱不降。
凡圣皆混然,劝君休取相。
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
我今稽首礼,无上法中王。
慈悲大喜舍,名称满十方。
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顶礼无所著,我师大法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诗三百三首》。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注释
- 我见世间人:我看到世间的人。
- 堂堂好仪相:仪表堂堂,容貌端正。
- 不报父母恩:没有报答父母的恩情。
- 方寸底模样:心中的模样。
- 欠负他人钱:欠别人的钱。
- 蹄穿始惆怅:只有到了这一步才会感到惆怅。
- 个个惜妻儿:人人都珍惜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 爷娘不供养:父母都不供养。
- 兄弟似冤家:兄弟之间像有深仇大恨。
- 忆昔少年时:回想年轻时的时候。
- 求神愿成长:祈求神明让自己长大成人。
- 今为不孝子:现在成了不孝之子。
- 世间多此样:世上这样的人很多。
- 买肉自家噇:买肉自己吃。
- 抹觜道我畅:用筷子夹东西给自己吃。
- 自逞说喽啰:自己夸耀。
- 牛头努目瞋:牛头生气瞪眼的样子。
- 出去始时向:出门的时候才去。
- 择佛烧好香:选择佛教寺庙烧香祈祷。
- 拣僧归供养:挑选和尚回来供奉。
- 罗汉门前乞:在罗汉寺门前乞讨。
- 趁却闲和尚:趁着和尚们闲暇的时候去要钱。
- 不悟无为人: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
- 从来无相状: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的样子。
- 封疏请名僧:申请得到有名的和尚。
- 䞋钱两三样:施舍的钱不多。
- 云光好法师:有个名叫云光的好和尚。
- 安角在头上:把佛像放在头上。
- 汝无平等心:你不应该有任何偏见的心态。
- 圣贤俱不降:圣人和贤人都不会被降服。
- 凡圣皆混然:凡人和圣人都是混杂在一起的。
- 劝君休取相:希望你不要执著于表象。
- 我法妙难思:我的教义奇妙难以思考。
- 天龙尽回向:天上的龙都回到了人间。
- 稽首礼:恭敬地行礼。
- 无上法中王:最高的佛法之王。
- 慈悲大喜舍:充满慈悲之心的大悲菩萨。
- 名称满十方:名字传遍了整个宇宙。
- 众生作依怙:所有众生都依靠他。
- 智慧身金刚:拥有智慧如同金刚一样坚固。
- 顶礼无所著:顶礼膜拜而心中没有任何牵挂。
- 大法王:伟大的佛陀或菩萨。
译文
我看到世间的人们,他们都有一副好的外表。但是却没有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内心充满了愧疚与羞愧。有的人欠下别人的钱,甚至因为欠债而感到痛苦,直到债务还清为止。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妻子和孩子,父母却不提供养育,兄弟姐妹之间像有深仇大恨一般,彼此之间充满了矛盾与纷争。回想起年轻时的时候,我们都曾经祈求神灵让我们能够长大成人,成为有出息的人。然而,现在的我们却成为了不孝的子女,社会上这样的人很多。有些人买了肉就自己吃,用筷子夹着食物为自己享用;有些人在寺庙里乞讨,只为了那一点点施舍。有些僧人在寺庙门口乞讨,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去要钱。有些人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人,从开始到现在都没有真正的样子。有些人请求得到有名的和尚,有些人施舍的钱并不多,有些人将佛像放在头上,有些人认为你不应该有任何偏见的心态,有些人圣人和贤人都不会被降服,有些人凡人和圣人都是混杂在一起的,希望你不要执著于表象,我的教义奇妙难以思考,天上的龙都回到了人间,恭敬地行礼,最高的佛法之王,充满慈悲之心的大悲菩萨,名字传遍了整个宇宙。所有众生都依靠他,拥有智慧如同金刚一样坚固,顶礼膜拜而心中没有任何牵挂,伟大的佛陀或菩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世俗之人的种种行为,揭示了他们内心的空虚与浅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真正修行人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人物行为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世俗之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许多比喻和象征,如“牛头努目瞋”,“云光好法师”,使得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