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闻释迦佛,先受然灯记。
然灯与释迦,只论前后智。
前后体非殊,异中无有异。
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概括介绍。“常闻释迦佛”是说诗人平时常常听到有关释迦牟尼的故事;“先受然灯记”是说在释迦牟尼出家前曾经接受过如来的点化(或称“传灯”);“只论前后智”是说关于佛陀智慧的高低问题只能以先后为评判标准,而不能混为一谈;“前后体非殊”是说对于佛陀前后的不同说法,不能简单地认为前后不同;“异中无有异”是说虽然说法上有所差异,但本质上并无差别;“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的意思是:一个佛与所有的佛一样,都是从心中生起的;“心是如来地”是说心就是如来佛土的意思,即心即是佛。赏析时要注意把握诗人所表现的情感态度以及思想内涵。
【答案】
(1)诗人平时常常听到有关释迦牟尼的故事。他听人说,释迦牟尼出家前曾接受过一位高僧——如来佛的点
化(或称“传灯”)。(2)释迦牟尼出家后,开始说法时,先讲《四十二章经》。后来,又讲《十善业道经》、《大品般若经》、《大集般若经》等。其中,他特别强调“因缘”二字,认为一切事物的生灭变化都是由“因缘”所决定的。(3)释迦牟尼说了许多法门,但人们往往只注意他前后不同的说教,而忽略了他前后相同的教导。这种只论前后、忽略相同之处的做法,其实是不公正的。(4)所谓佛法,其实并没有高低之分。因为佛陀的教法,既包括了佛教的基本教义,又包括了佛教的基本精神。(5)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基本精神,都是通过佛陀的言行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佛陀的言行中蕴含着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基本精神。(6)因此,我们应当全面、准确地理解佛陀的言行,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某种特定的教法。只有全面、准确地理解佛陀的言行,才能更好地领会佛教的真谛。(7)最后,诗人指出一个佛与所有的佛一样,都是从心中生起的。心就是如来佛土的意思,即心即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