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水小桥东,娟娟照露丛。
所嗟非胜地,堪恨是春风。
二月艳阳节,一枝惆怅红。
定知留不住,吹落路尘中。
【注释】
敷水:古水名。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汉时为京兆尹治所。小桃:指桃花。娟娟:柔嫩貌。
胜地:美好的地方。堪恨:遗憾。是:指示代词,表判断。二月:农历二月,即阳春时节。艳阳节:阳光明媚的节日。
定知:一定可以。留不住:留不下,即留不下来。吹落:被风吹落。路尘中:路上扬起的尘土里。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元和十年(815)作者初到长安时。当时诗人正任左拾遗,诗中以桃花自比,抒发了因才高而遭忌、身居下位的苦闷心情。全诗构思巧妙,比喻贴切,语言自然流畅,意境幽远含蓄,情调感伤凄婉。
“敷水小桥东,娟娟照露丛。”起句点出地点,“敷水”为秦岭支流,源出陕西省周至县。诗人由“敷水小桥”想到桥东有一片盛开的桃花,“娟娟”形容花枝娇美,“照”写其枝叶繁茂,晶莹如珠。“露丛”指草丛中的露珠。此两句从视觉着笔,描写了敷水东岸桃花盛开的景象,用字简练生动,给人以清新之感。
“所嗟非胜地,堪恨是春风。”诗人看到这美景,不禁发出感慨。“所叹”,叹息之意;“非胜地”,不是美好的地方;“堪恨”,可恨。“春风”,指春天。诗人既感叹桃花盛开的地方不好,又感到惋惜自己身在长安,没有机会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因此心中充满了惆怅。
“二月艳阳节,一枝惆怅红。”第二句承上启下,“艳阳节”,即春日的节日。“惆怅红”,“红”指桃花的颜色,“愁”则指诗人内心的感情。“定知留不住,吹落路尘中。”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写了自己的感情。前一句“定知”,表示坚信无疑;“留不住”,表示无法留住;“吹落”,是说风吹落了桃花。“路尘中”,即路边的尘土中,指京城长安。“路尘中”,意谓桃花虽然美丽,但终究会被风吹落,留在尘土之中,无法长久。此二句以桃花喻人,抒发了自己对朝廷怀才不遇的愤慨情绪。
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不加藻饰,纯以白描的手法,写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诗人以桃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身处官场却不得重用的苦闷,同时借咏桃花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