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收暝色,爝火集馀辉。
丽景饶红焰,祥光出翠微。
白榆行自比,青桂影相依。
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归。
注释:
春山:春天的山。收暝色:收起傍晚的暮色。暝色,天色昏暗,指日落时天空的景象。
爝火:小火把,古代用木炭或麻秆作燃料的照明用具,这里借指灯光。集余辉:聚集残留的光亮。
丽景:美丽的景色。饶红焰:红光四溢。
祥光:吉祥的光芒。出翠微:从翠绿色的山中射出。
白榆:白色的榆树。行自比:行走在树下。相依:相互依靠。
唯有偷光客:只有偷偷前来观看美景的人。偷光,暗中取光,这里指暗中欣赏美景。
赏析:
《观山灯献徐尚书》,唐代诗人韩翃所作,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夜晚观赏山灯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首句“春山收暝色”,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山峦被夕阳余晖所映照,显得更加美丽。这句诗通过“暝色”这个词,传达出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第二句“爝火集馀辉”,点明了观山灯的主题。这里的“炬火”指的是山上点亮的小灯,它们的光辉汇聚在一起,照亮了周围的环境。这句诗以“集余辉”为关键词,表达了观灯人的喜悦之情。
第三句“丽景饶红焰”,进一步描绘了观灯的场景。这里的“丽景”指的是美丽的景色,而“红焰”则是指火焰的颜色。这句诗通过“饶红焰”这个词,突出了观灯活动的特点,即火光四溅,色彩斑斓。
第四句“祥光出翠微”,继续描绘了观灯的活动。这里的“祥光”指的是吉祥的光芒,而“翠微”则是指青山绿水之间。这句诗通过“出翠微”这个动词,将光芒引向了远处的青山绿水之间,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最后两句“白榆行自比,青桂影相依”,则是对观灯活动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白榆”和“青桂”都是树木的名字,它们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美丽。句中的“行自比”和“影相依”分别描绘了树木的形态和姿态,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两句“唯有偷光客,追游欲忘归”,是全诗的结尾部分。这里的“偷光客”指的是偷偷来观赏美景的人,他们为了追寻这份美景而不顾时间的流逝,仿佛忘记了归家的时间。这句诗通过“追游”、“欲忘归”这几个词语,传达出了观灯活动的魅力所在,以及人们对于这份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