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秋半月当空,遥羡飞觞接庾公。
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
笙歌送尽迎寒漏,冰雪吟消永夜风。
虽向东堂先折桂,不如宾席此时同。
【注释】:
- 宜春:郡名,今属江苏。
- 陪:陪伴。郡主:封建时代的贵族妇女,地位仅次于皇帝。
- 河梁:桥。
- 玩月:赏月。
- 庾公:晋代庾亮,字元规,曾任中书令,故称庾公。
- 银汉:银河,即天河。
- 兔辉:指月亮。
- 永夜风:长夜的寒风。
- 东堂:指朝堂,古代官员上朝的地方。折桂:科举考试及第。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抒发了一位士子与同僚、朋友相聚一堂赏月时的喜悦心情。
第一句“闻宜春诸举子陪郡主登河梁玩月”,是说听到消息,宜春府的几个举子陪着郡主登上河桥来观赏明月。宜春,地名,在今江苏省境内。“陪”字表明有宾客在场。“郡主”,这里指的是贵妇,即郡守的夫人。“登”“玩”,都是动词,意思是登上桥去赏月。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当时正值秋末冬初,天气已经很冷,但人们还是兴致勃勃地来到河边观景赏月。
第二句“一年秋半月当空”,是说秋天里天上只有半个月亮,因为农历九月初一前后月亮不出现。“飞觞接庾公”,是指酒宴上互相敬酒祝贺,以显示自己的风度,也暗寓着对功名富贵的向往。“飞觞”,酒杯在空中飞舞。“庚公”即庾亮,字元规,是晋代的名臣。
第三句“虹影迥分银汉上”,写赏月的美景。“银汉”,银河,即天河。“迥分”,分明分开。“兔辉”,指月亮的光辉。“玉筵中”,指宴会场所。“玉筵”,用玉石做的桌子。这里形容宴会豪华精致,像在玉制筵席上欣赏月亮一样。
第四句“笙歌送尽迎寒漏”,是说酒宴结束之后,笙乐演奏完了,接着送来了报时的铜壶滴漏,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迎寒漏”,迎接寒更计时用的漏壶。
第五句“冰雪吟消永夜风”,是说诗人在寒冷的长夜里吟着诗篇,不知不觉中被冰雪消融了,直到天亮才感到一阵凉风吹了过来。“冰雪”,指冬天的积雪。这里形容天气寒冷。“永夜风”,指长夜中的风声。“吟消”,吟咏之声渐渐消失。
第六句“虽向东堂先折桂”,是说尽管我向东堂拜谢过先贤而未能得中,但是今天能与各位同僚、朋友一起赏月饮酒,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折桂”是科举考试中试的意思。
最后一句“不如宾席此时同”,意思是说与其向东堂去求取功名,不如在这里和诸位一同赏月饮酒为好。“宾席”,指宴席。这句诗表达了与友人共度良宵的快乐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功名富贵淡泊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