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日下孤城,长吟出点兵。
羽书和客卷,边思杂诗情。
朔雪定鸿翼,西风严角声。
吟馀多独坐,沙月对楼生。
【注释】
寄边上从事:寄给在边塞的从事。
斜日:夕阳。
长吟:大声吟诵,抒发感情。
点兵:点阅士卒。
羽书:指军报文书,因用鸟翅装帧而得名。
客卷:客官之卷,指军中文书。
边思杂诗情:边境上的思念掺杂进诗人的感情之中。
朔雪定鸿翼:北风中的雪花像大雁的翅膀那样洁白。
西风严角声:秋风萧瑟,号角声声。
吟馀:吟诵之余。
独坐:独自坐着。
沙月:月光如沙子一样洁白。
对楼生:面对高楼而立。
【赏析】
《寄边上从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诗人在边塞戍楼中遥想边陲的景色,抒发自己渴望建功封侯、保卫国家的壮志豪情。全诗构思精巧别致,意境高远清丽,语言凝练含蓄,风格刚健清新。前人评曰:“起二句写景,三、四句写情,五、六句转写边情,七八句写己情。”(见《读雪山房唐诗钞》)此诗可与王昌龄的《从军行》、《出塞》、《闺怨》等作品媲美。
首句“斜日下孤城”,交代了地点和时间,为后文的抒情作了铺垫。黄昏时分,太阳即将落山,诗人站在一座孤城中,眺望着远方。这里既写出了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为后文的抒情作了铺垫。
次句“长吟出点兵”,描绘了诗人正在点阅士卒的情景。诗人站在高处,大声吟诵,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这一动作不仅表现了诗人严谨治军的作风,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关切。同时,这一细节也展现了当时军事紧张的氛围。
第三句“羽书和客卷,边思杂诗情”,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军营中的所见所闻。他看到军营里文书堆积如山,各种战事的消息纷至沓来;而诗人的内心则充满了对边疆的深情厚谊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这里的“边思”是指诗人对边疆的关心和牵挂,同时也表达了他的爱国情怀。而“诗情”则是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也是他的精神支柱。
接下来两句“朔雪定鸿翼,西风严角声”,继续描绘了诗人在军营中的所见所闻。北风中的雪花像大雁的翅膀那样洁白,西风中的号角声声嘹亮。这里,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将自然景色与战争氛围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同时,这些景象也让诗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中,诗人并没有退缩或放弃,而是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可以从他接下来的两联诗句中得到印证:“吟馀多独坐,沙月对楼生”。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坚韧。他在夜晚独自坐在窗前,望着沙月下的高楼,思绪万千。这种场景虽然让人感到寂寞和无助,但却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边疆战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关切,也展现了他英勇无畏、忠诚报国的崇高品质。同时,这首诗还以其精美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