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吃金丹看十洲,乃将身世作仇雠。
羁游数地值兵乱,宿在孤城闻雨秋。
东越云山却思隐,西秦霜霰苦频留。
他人折尽月中桂,惆怅当年江上鸥。
诗句解释与赏析:
- 未吃金丹看十洲,乃将身世作仇雠。
- 注释: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金丹”通常指的是道家炼制的药物或长生不老的方法,这里可能暗指追求仙道。”看十洲”可能是在说观看仙境(即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而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一种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认为即使未能得道成仙,也应当超脱俗世,不为名利所累。”身世作仇雠”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态度。
- 羁游数地值兵乱,宿在孤城闻雨秋。
- 注释: 描述了诗人四处奔波、流离失所的生活状态,以及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他只能在孤城中寻找暂时的栖身之所,并在此听闻秋天的雨声。这里的”羁游”意味着漂泊无定,”值兵乱”则直接指出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混乱。”孤城”象征着孤独和无助,而”闻雨秋”则营造了一个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东越云山却思隐,西秦霜霰苦频留。
- 注释: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东越云山”和”西秦霜霰”分别代表了东越(今浙江省一带)和西秦(今陕西省一带)。”却思隐”表示在战乱中依然怀念隐居生活,”苦频留”则说明即使在战乱中,他也难以摆脱世俗的纷扰,不得不留在尘世之中。
- 他人折尽月中桂,惆怅当年江上鸥。
- 注释: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月中桂”是古代神话中的仙草,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和超凡脱俗。诗人用”他人折尽”来比喻自己无法像别人那样轻易获得世俗的成功和名誉。”惆怅当年江上鸥”则是回忆过去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的自己像江上的鸥一样自由自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不满。
翻译:
旅怀:
未尝试过炼制金丹以期成仙,却已视自己的生命为敌人。
我多次辗转于各地,因兵荒马乱而被迫四处漂泊。
只能在孤城中住宿,听着秋风萧瑟下的雨声。
思念隐居的生活,却在东越和西秦之地频繁遭遇困扰。
其他人都成功攀登到了月亮中的仙桂树,我却只能遗憾地望着那曾经自由翱翔的江上鸥。
此诗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世俗名利的感慨。同时,诗人在困境中仍保持着一份超然的心态,展现出其独特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