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千年事,兴怀一旦来。
歌钟非旧俗,烟月有层台。
北望人何在,东流水不回。
吹窗风杂瘴,沾槛雨经梅。
壮气曾难揖,空名信可哀。
不堪登览处,花落与花开。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广州试越台的历史遗迹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往事的感怀和对历史的追忆。
“南越千年事,兴怀一旦来”两句,写诗人登临古越台的所见所感。诗人站在台上,放眼望去,只见那古老的南越国遗址历历在目,令人心潮激荡。诗人不禁想到:这南越的千年旧事,曾经让多少英雄为之兴怀感慨啊!
“歌钟非旧俗,烟月有层台”两句,诗人从历史遗迹中引出新的感受。诗人看到那古代的音乐殿堂里,仍然传出美妙动听的乐曲声,而那层层叠叠的古塔之上,还依稀可见当年月色皎洁的夜景。诗人不禁想起:这些美好的景色,如今却只能供人凭高眺望而已。
“北望人何在,东流水不回”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历史上的人事变迁。他遥望北方,只见那里空无一人;再往远处看,只见东面江水奔流不息地向东流淌。诗人不禁想到:那些往日的英雄人物现在哪里去了?他们当年在这块土地上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如今都化为乌有了!
“吹窗风杂瘴,沾槛雨经梅”两句,诗人又由眼前的景触发对历史的回忆和感慨。在古越台的窗户上,吹进一股夹杂着瘴气的冷风;那被雨水打湿的栏杆上,落着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梅花。诗人不禁想到:这凄厉的风雨,就像当年战乱时期人们饱受的磨难一样;而那些经受住考验的梅花,依然傲然挺立在严寒之中。诗人不禁想到:当年那些英勇善战的将士们,如今都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的儿女也都远离家乡,不知去向何处。
“壮气曾难揖,空名信可哀”两句,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他想起了过去自己曾有过的豪壮气概,但如今却已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了;他想起了过去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虚名浮誉,如今也已经成为过眼烟云了。因此感到万分伤心。
“不堪登览处,花落与花开”两句,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他想到了那些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和事,它们像那盛开的花朵一样,无论经历什么风雨,都能重新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然而那些不能经得起考验的人和事,则如同那凋谢的花朵一样,最终会枯萎、消亡。
【答案】
①《广州试越台怀古》是一首怀古诗。这首诗通过登临古越台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写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历史的沉思。
②首联:南越千年事,兴怀一旦来。“南越”即指汉代的南海郡(今广东广州一带)。“兴怀”即“兴起感慨”。诗人登上古越台后,面对千年古迹,触景生情,不禁产生了一种历史的兴怀之情。
③颔联:歌钟非旧俗,烟月有层台。“歌钟”是指古越台的乐舞表演。“烟月”即月夜下的景色。“层台”指古越台的建筑结构。诗人看到台上依旧奏出美妙的乐曲声,而那层层叠叠的古塔之上也仍隐约可见月色,由此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遐想。
④颈联:北望人何在,东流水不回。“北望”指诗人向北远望。“东流水”指长江之水。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战乱的深切感受。诗人看到北方已经没有敌人的身影了;而长江之水却依然奔腾不息地向东流去。由此引发诗人对历史的深思。
⑤尾联:吹窗风杂瘴,沾槛雨经梅。“吹窗风”即指从窗口吹进来的阵阵寒风。“沾槛雨”指从栏杆上滴下来的雨水。“瘴”指岭南潮湿炎热气候。“经”指经过。这两句是说:这寒冷的风吹打着带有瘴气的窗户;而那冰凉的雨水滴落在沾满了露珠的梅花上。由此引发诗人对历史的深思。
⑥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前六句为五言排律体。七、八两句为四言短句。整首诗以时间为线索,以景物为载体,通过登临古越台所见所思所感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