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馆萧条槐叶稀,暮蝉声隔水声微。
年年为客路无尽,日日送人身未归。
何处迷鸿离浦月,谁家愁妇捣霜衣。
夜深不卧帘犹卷,数点残萤入户飞。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然后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上把握情感主旨,最后根据分步概括出的方法,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本诗首联“孤馆萧条槐叶稀,暮蝉声隔水声微”写景,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颔联“年年为客路无尽,日日送人身未归”抒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感。颈联“何处迷鸿离浦月,谁家愁妇捣霜衣”描写人物,表达了思乡之情。尾联“夜深不卧帘犹卷,数点残萤入户飞”写景,渲染了夜晚的寂静氛围。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答案】

诗句:孤馆萧条槐叶稀(孤馆)——孤馆萧条的景象。槐叶稀——稀疏的槐叶。

译文:“孤馆萧条槐叶稀”是说诗人看到的景象。黄昏时分,他看到院落中槐树的叶子已经凋落稀疏,显得格外萧瑟。

赏析:首句起笔就勾勒出一个荒凉萧索的意境:孤馆中,只有稀疏的槐树叶在秋风中摇曳。这一句既写出了环境,又烘托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第二句紧承上句,进一步渲染这种孤独的气氛:在这凄清的环境里,傍晚的鸣蝉声似乎也带着一丝悲凉的味道,它们一声接一声,隔着池塘,远远地传过来,声音越来越微弱。

第三四句写诗人自己的处境和感受。“年年为客路无尽,日日送人身未归。”这是说自己常年在外漂泊,没有固定的居处,每天送人出发,而自己却依然身在他乡。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牵挂。

第五六句写思乡之情。“何处迷鸿离浦月,谁家愁妇捣霜衣。”意思是:不知何处有离别的鸿雁,正随着月光飞向远方;不知谁家的少妇正在对着寒月捣衣,为远行的人缝制衣裳。这两句以景寓情,通过自然景象来表达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写夜晚的景色。“夜深不卧帘犹卷,数点残萤入户飞。”意思是:深夜了,但诗人仍然睡不着,因为心里惦记着远方的亲人,于是将窗户敞开。这时,几颗残存的萤火虫飞进屋来,映照着诗人孤独的身影。这两句写诗人深夜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景,更突出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