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浪接洞庭波,积水遥连天上河。
乡信为凭谁寄去,汀洲燕雁渐来多。

【注释】:

巴陵:指湖南岳阳一带。西江:湘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之一。积水遥连天上河:指湘江河水浩渺无边,好像与银河相通。乡信:家信。汀洲燕雁渐来多:在小洲上,看见北去的雁越来越多。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初至巴丘时作于乾元二年(759)春天。当时诗人因避乱而来到湘江之滨的巴陵(今岳阳),正值暮春时节。他登临岳阳楼远眺洞庭,触景生情,写下这首七律。全诗意境雄浑阔大,笔势豪迈奔放,气势宏大磅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句“西江浪接洞庭波”,写江景,点明“巴陵”的地理位置。西江即指湘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湘江最大、最宽阔的一条支流,故称“洞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湘江和洞庭湖相接,江水浩渺无边,仿佛与天空中的银河相连通。

次句“积水遥连天上河”,进一步写江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湘江水浩瀚无际,好像与天上的银河相连一样。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湘江水的壮美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第三句“乡信为凭谁寄去”,写乡信寄托的情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现在寄给家乡的信,不知谁能帮我寄出去。这一句诗透露出诗人此时的孤独、无助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尾句“汀洲燕雁渐来多”,写汀洲上的燕雁归来的情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汀洲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北去的雁群。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北去的大雁比作行人,形象地描绘出雁群归来的景象。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已经逐渐从孤独、无助中解脱出来,开始期待着家人的到来。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手法,将湘江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此诗意境雄浑阔大,笔势豪迈奔放,气势宏大磅礴,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